"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是誰的作品?全文是什么?:生查子① 宋歐陽修去年元夜時,②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①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
②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作者歐陽修 (1007-1072_,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他在政治與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創作實績亦粲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又喜獎掖后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
注釋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楚云深》、《陌上郎》、《綠羅裙》等。雙調,四十字,仄韻。 ②元夜:農歷正月十五夜,即元宵節,也稱上元節。
品評 此詞亦見朱淑真集,南宋曾慥《樂府雅詞》以為歐陽修作。曾氏曾將歐詞中諸多可疑者盡予刪芟,而不疑此詞,其著作權當歸于歐陽修。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后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盎ㄊ袩羧鐣儭?,極寫元宵燈火輝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至宋而其風益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燈市景象云“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芍?,“花市燈如晝”乃狀其實況,略無夸飾。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霸律狭翌^”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包S昏后”,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霸律狭翌^”,既是對“黃昏后”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于詩情畫意!“人約”,點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后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后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后”提示, 深得藝術三昧。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霸屡c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安灰娙ツ耆恕倍淝榫w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 徒憶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全詞的藝術構思近似于唐人崔護的《游城南》詩(去年今日此門中),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