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投資者致電本報熱線電話010-82031724,質疑南京醫藥近幾年在不斷追求規模擴大的同時,沒有帶動公司業績的提升,規模與利潤背道而馳。尤其對于近期南京醫藥提出的增發5個億償還銀行貸款的做法,認為這是試圖將債權轉換為股權的驚險一躍。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南京醫藥曾經只是一個地方性的營銷公司,6年時間內南征北戰,通過不斷地并購重組一躍成為區域性醫藥連鎖企業,先后開辟了安徽、上海、福建、新疆等地醫藥市場,有人稱之為產業整合高手,國企并購明星。然而隱藏在醫藥規模不斷擴張背后的卻是高筑的“債臺”。
近年來南京醫藥資產負債率一直維持在80%以上的高位運行,2025年上半年資產負債率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幾近90%。除此之外,公司每年因對子公司的擔保所產生的或有負債一直保持在5-10億元之間。
銷售規模與利潤背道而馳
2025年開始,南京醫藥開展了大規模的擴張,經過6年時間擴展至57家子公司。雖然通過大規模的并購重組,南京醫藥在醫藥市場上博得了一席之地。但記者查閱其最近3年財務報表發現,公司盈利能力不容樂觀。
公司營業收入從2025年的68.28億元增至2025年的113.96億元,銷售規模呈上升趨勢的同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幅略顯疲軟。2025年公司凈利潤為1858.38萬元,2025年為7134.25萬元,到了2025年公司百億營業收入相對應的是3033.49萬元的凈利潤,公司3年的每股收益一直沒有超過0.2元,銷售規模與盈利狀況背道而馳,投資者對此很不滿意。
作為國有制藥企業,南京醫藥的盈利能力甚至比不上一些民營的藥企。無論是從業務構成還是銷售規模來看,同行業的一致藥業在2025年每股收益實現0.53元,南京醫藥0.12元的每股收益相形見絀。
南京醫藥董秘兼總會計師朱蔚坦陳,目前公司財務機構是不合理,財務費用相對較高,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同行業醫藥公司無論是凈資產還是業務規模都比南京醫藥高,盈利能力不敵同行業醫藥公司顯然是毫無疑問的。
業內人士則認為,銷售規模與盈利能力背道而馳,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國內流通企業在一味追求銷售規模,頻繁并購的同時沒能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利潤競爭力和外資、民營企業相比始終有著不小的差距。
滿負荷運營 資金鏈能維持多久
銷售規模在不斷壯大,但投入與產出并不同步增長,反而使得南京醫藥短期借款與資產負債率大幅飆升。南京醫藥的短期借款逐年遞增,沉重的銀行貸款已經成為公司不能承受之重。
2025年上半年南京醫藥短期貸款15.4億元,由此產生的財務費用為4040.23萬元。而從歷年來看,公司短期借款額度圍繞在10億元左右,2025年公司短期借款9.08億元,2025年10.89億元,2025年上升至13.44億元,每年支付的銀行利息也由5324.02萬元上漲至2025年的9764.77萬元,接近1個億的財務費用嚴重吞噬了公司2025年的利潤空間,降低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從公司資產負債結構上看,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高位運行。2025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為82.33%、2025年85.97%、2025年87.89%。直至2025年6月30日,這一數據刷新了歷史記錄——89.46%的資產負債率,幾近90%,這還不包括對子公司擔保而產生的6.6億的或有負債。
“一般情況下,企業負債率超過70%-75%,銀行將不再貸款給公司,這也是企業為什么不會給資產負債率超過75%以上公司擔保的原因。”采訪過程中一位財務專家告訴記者,作為朝陽行業的醫藥公司,負債率保持在70%以下才算是正常的。
資產負債率高位運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短期借款額度也在不斷攀升,結合來看,南京醫藥有短貸長用的嫌疑。而這樣一種運行模式,無疑為以后陷入流動性危機埋下禍根。“一旦銀行信貸收緊,公司資金鏈將面臨斷裂危險。”財務專家表示。
2025年上半年南京醫藥總負債56.9億元,公司占用上游供貨商的應付款項為34.9億元。專家質疑除了目前公司已披露的對外投資總額以及有可能補充流通環節商品銷售運營的資金總額外,那么公司2025年的上半年15.4億元的短期借款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是游離在外的。
自2025年南京醫藥新一屆董事會上任以來,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處于攀升趨勢。2025年在保持董事長和總經理人員不變的情況下,董事會進行了換屆,新一屆董事會如何破解公司短期借款急增,資產負債率超高位運行,資金流動性差的問題,本報將持續關注。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