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原木1329.5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8.7%;價值18.1億美元,下降35.5%;進口平均價格為每立方米136.1美元,下降20.6%。
原木進口主要呈現四大特點:
一、進口量沖高回落,進口均價小幅波動。今年1月份,我國進口原木127.1萬立方米,為2025年以來月度進口量的最低值,至4月份沖高至292.5萬立方米后再度回落。盡管6月份進口量為231.2萬立方米,同比增長僅2.4%,但這是今年以來同比首次增長。與此同時,進口均價呈小幅波動態勢,其中4月份進口均價為每立方米126.5美元,此后五六月份連續小幅上漲,6月份進口均價為每立方米136.8美元,同比下降24.1%,環比增長2.5%。
二、邊境小額貿易進口占據半壁江山,一般貿易進口小幅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口原木642.6萬立方米,下降30.7%,占同期我國原木進口總量的48.3%;一般貿易進口629.5萬立方米,增長0.6%,占47.4%。此外,我國加工貿易進口原木41.6萬立方米,下降35.9%。
三、私營企業進口占近7成,國有企業進口小幅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私營企業進口原木904.1萬立方米,下降23.2%,占同期我國原木進口總量的68%;國有企業進口359.7萬立方米,增長0.7%,占27.1%。此外,我國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原木41.6萬立方米,下降41.5%。
四、主要自俄羅斯、新西蘭等國進口。今年上半年,我國自俄羅斯進口原木767.5萬立方米,下降27.6%,占同期我國原木進口總量的57.7%;自新西蘭進口原木186.8萬立方米,增長1.6倍,占14.1%;自巴布亞新幾內亞進口原木74.8萬立方米,下降45.3%,占5.6%。
而根據有關專家分析,近期我國原木進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一、木制品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金融危機逐漸向實體經濟蔓延,世界主要經濟體建材、家具 、地板等行業持續低迷,對我國木制品出口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部分企業或倒閉或大量裁員,我國四大人造板 基地70%~80%的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我國木制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原木作為木制品最主要的原材料,木制品需求下降直接造成國內對原木需求下降。
二、主要供應國紛紛出臺政策限制原木出口。俄羅斯分別于2025年7月1日、2025年4月1日兩次提高原木出口關稅稅率,現已提高至25%,且不低于每立方米15歐元;巴布亞新幾內亞也出臺了多項保護措施,并有意于2025年取消原木出口;歐盟于2025年4月底通過了一項打擊非法采伐木材的法案。上述政策的實施,增加了我國原木的進口成本,打壓了我國企業進口原木的積極性。
值得關注的是,為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的經濟刺激政策,加大了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拉動居民消費方面的投資力度,也拉動了我國原木及木制品的內部需求。此外,世界各國也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等的投資力度,對木制品的需求逐步回升,也將進一步拉動我國木制品出口回暖,從而帶動原木進口量的穩步回升。
來源:證券之星
更多原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原木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