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省微山縣以抓水產品質量安全為主線,實施宣傳引導、強化監督、加快認證和品牌帶動四輪驅動措施,全力打造響當當的微山湖漁業品牌,促進漁業經濟轉型升級。
一是宣傳引導,樹立“綠色”水產品養殖意識。長期以來,養殖生產者延用傳統的漁業生產技術,在養殖過程中無意識地使用了一些違禁藥物、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不能依靠漁業新技術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使漁業經濟處于低迷、徘徊狀態,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經濟增長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微山縣漁業主管部門積極組織技術人員以廣泛開展新技術、無公害技術培訓和現場養殖指導的形式,向廣大養殖生產者傳授高效安全的水產品生產技術,致力于新技術的引進、開發和推廣,使全縣從業者樹立誠信生產意識,自覺抵制違禁投入品,遵守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二是強化監督,提高水產品科技含量。按照國家標準、綠色有機食品的要求,圍繞水產品的衛生、環保、安全等,以建立質量管理規范為重點,依托全縣14處基層漁政站對養殖基地實行劃片分類指導,對養殖基礎設施進行標準化建設和改造,從水質使用、苗種放養、飼料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推行“放心魚”養殖模式。
三是加快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和產地認證,不斷鞏固和擴大水產品安全生產規模。2025年以來,縣漁業主管部門積極幫助水產養殖企業發展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為企業制定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并培訓技術人員等。目前,全縣共取得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證15處,無公害水產品養殖面積達到99795畝,有38個水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水產品認證。
四是實施品牌帶動,促進漁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現代漁業與現代其他產業一樣,需要品牌帶動,以品牌促效益。微山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水產品特色,積極開展烏鱧、泥鰍、螃蟹、鯉魚等各類水產品的商標注冊和企業星級管理創建活動,塑造對外的誠信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努力形成符合國家標準的的綠色、有機食品,具有本地特色的綠色知名企業,以水產品質量安全占有市場主動權,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濟寧市十大漁業品牌微山湖魚類就占六個,其中品牌之一“八條腿”河蟹,成為去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特供食品。
更多水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水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