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彝良著力實施科技興糧戰略,進一步加大了糧食科技投入力度,在耕種面積一定的條件下實現了糧食豐產豐收。
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努力提高全縣農業生產整體水平,彝良將糧食科技樣板建設作為一等大事,堅持向樣板要糧、向科技要糧,相應建立了獎勵激勵機制,將樣板建設同領導及干部年終考核掛鉤并納入四項問責和一票否決范疇,有效提高了全縣各級和農民辦糧食生產樣板的積極性。據統計,今年彝良全縣共推廣兩雜良種108.33萬斤,完成各級樣板41.94萬畝,其中玉米25.76萬畝,占任務的184%;馬鈴薯9.13萬畝,占任務的114.13%;水稻2.15萬畝,占任務的107.5%;小麥4.9萬畝,占任務的163.33%。同時積極創新人員管理機制,實行鄉鎮、各涉農部門主要領導掛片,科技人員及鄉村干部掛鄉、掛村、掛社、掛農戶、掛地塊的責任機制,縣鄉科技人員捆綁使用,并將3至4月工資實行全浮動,與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質量掛鉤,切實加大了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指導好了農業生產,據統計全縣縣、鄉、村三級投入農業生產技術人員5080人次,其中縣級1560人次、鄉級2080人次、村級1440人次。著力加大科技培訓力度,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陽光培訓工程”、“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農民田間學校”、“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為載體,圍繞農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培訓,并要求每個技術干部開展培訓及現場指導農民不少于500人次,截止目前全縣共開展了農業科技培訓3800場次21.36萬人,發放科技書籍、農業技術資料近19.54萬份。
在此基礎上,彝良還加大農機具推廣力度,努力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縣共完成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100.03萬元,占任務的100.03%,推廣農機具561臺,受益農戶達493戶。同時加強病蟲害監測防治,開展田間監測50余次,印發“植保信息”21期,開展小麥條銹病、水稻稻飛虱防治現場會10余場次,免費發放農藥1萬余份,防治技術資料15000余份,成功控制了今年小麥條銹病、蚜蟲和水稻稻飛虱多次峰期的危害,確保了全縣糧食生產安全。
更多糧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糧食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