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河南省商丘市連續遭受旱災、風災、水災等自然災害侵襲,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損失,使農作物產量受損、品質下降,給農民增收帶來了一些影響。今年秋播以來,該市在穩定糧食生產面積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種植小區建設,積極采取措施,狠抓和解決農業結構調整中的難題,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一是推進產業化,解決“不敢調”的問題。積極搞好企業與基地、農戶的產銷對接,大力發展合同式、訂單式產品基地。動員農產品市場和加工企業參與農業結構調整,形成“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等多種產業組織形式,實現農產品的有保障銷售和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如商丘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帶動農戶16萬余戶,其中合同制2萬戶、合作制9萬戶、股份合作制1.7萬戶、松散型利益聯結方式約3.3萬戶,共帶動生產基地面積達196萬畝。
二是加大技術服務,解決“不會調”的問題。按照鄉鎮領導、村組干部、小區基地農技人員和普通群眾4個層次,進行系統全面的農業科技知識培訓。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推廣先進適用的種植技術,搞好無公害農產品開發。扶持發展典型村、典型戶,促進土地有序流轉,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目前,全市結合秋冬種工作已舉辦各類培訓班500多期(次),培訓村組干部、小區基地農技人員和普通群眾等達150多萬人(次)。
三是搞好資金扶持,解決“不好調”的問題。市財政拿出專門資金,大力扶持種植小區和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同時,積極引導農戶與信用社合作,利用小額貸款解決農民無力調整農業結構問題,擴大高效農業的生產規模。
通過以上措施,全市重點抓好了80個市級現代農業種植小區建設,發展優質麥面積650萬畝,瓜菜、食用菌、草莓、花卉等溫棚園區28萬座,面積26.5萬畝,為該市明年農業增產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