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調查的結果顯示,2025-2025年,我國VC行業產能將持續過剩,國家可能會采取一些限制政策。這也使得VC行業始終在漲價-擴產-壓價-聯盟-減產-再漲價這樣周而復始的供求關系上徘徊。對于VC生產企業來說,則面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需要投資更多的延伸性和持續盈利性產品加以補充。
產能過剩狀況明顯
據了解,此前全球VC兩大生產企業是DSM(帝斯曼)和BASF(巴斯夫),近兩年由于環保和成本壓力而不斷宣布短期停產,VC生產主要集中到了中國的5家企業,即東北制藥、華北制藥、石藥集團、江山制藥和魯維制藥,這5家企業占據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產量超過10萬噸,其中東北制藥產量在2萬-2.3萬噸之間,因此全球VC的價格也掌控在國內5家企業手中。
宏源證券日前發布報告指出,保持VC業績穩健增長的3個重要因素是:價格平穩、停產質量升級、國內需求增速加快。而維生素作為大宗原料藥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大部分維生素類產品在2025-2025年都經歷了較大幅度的降價,但由于生產格局的原因,VC價格一直維持高位。
據調查統計,全國新投入的已建和在建VC產能近5萬噸,規劃擬建能力2.5萬噸,這樣加起來就是7.5萬噸。這不僅將導致產能過剩,也將大大削弱國際市場話語權。
深加工產品毛利大于60%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副司長李寧寧表示,2025年時,就發出了控制產能盲目發展的通知,嚴禁審批維生素的項目。由于近年來維生素價格相對穩定,而且生產用原料價格持續偏低,在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業績、企業和投資者追逐利益的雙重驅動下,原有一些小型生產企業低水平擴張,部分地方新建了大量產能。
在此背景下,有些企業的觸角伸向了利潤更高的VC深加工產品。宏源證券分析報告指出,東北制藥在今年第三季對生產線進行了質量升級,使所有的VC產品全部符合了美國FDA標準,從過去主要出口到歐洲和日本,到現在有望大幅打開美國市場。另外,公司800噸的VC深加工生產線已開始投產,包括VC鈉、VC鈣等,附加值更高,毛利率在60%以上。雖然VC的國際需求已較為穩定,但VC深加工產品需求還在增加。
更多原料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原料藥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