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豆你玩”還沒走,此輪農產品漲價潮現在又傳到了“玉米瘋”。但據相關專家分析,“大宗農產品”的身份和國儲托市的作用使得玉米不容易遭遇大規模的游資炒作,玉米價格很難像大蒜和綠豆一樣“瘋”。
5個月時間每噸上漲200元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表明,今年一季度,主產區玉米的收購價格同比增長21.9%。
“今年短短5個月時間,玉米價格每噸上漲200元,相當于每斤漲一角。”我省飼料龍頭企業河北凱特集團采購部的一位工作人員感嘆,這樣的漲幅,在向來平穩的糧食市場,實屬罕見。
據了解,冀南地區一些企業的玉米進價已達2025元/噸。其結果是,玉米價格接近小麥,成為農產品市場“新貴”。
省內糧食業內人士分析玉米價格上漲原因:首先,去年東北玉米減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預期;其次,今年東北地區持續低溫,玉米播種期將推遲,會對今年玉米產量帶來明顯影響;再者,西南大旱導致蔗糖產量大降,需要大量玉米制糖來補充缺口,導致需求激增。供需失衡,使玉米價格急升。
飼料和養殖業壓力驟增
玉米價格上漲,產業鏈下游企業壓力驟增。
凱特集團采購部負責人表示,“飼料行業本來利潤就不高,現在我們的飼料還沒有向上調價,而成本增加這么多,利潤越來越低。”
養殖業神經也再度繃緊。從量上看,玉米在豬飼料中占比達到60%,玉米價格上漲給生豬養殖戶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養豬業現在沒有掙錢的”,定州市國香養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企業是我省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現在存欄5萬頭。“一些小型養豬場已經倒下去了,我們還在硬撐著”。
“現在豬肉出場價是每斤5元,而每斤的成本就要5.5元,一頭豬就要賠100元左右。”該負責人在電話中的口氣透著焦急,“如果飼料價格上漲,豬肉還是這個價兒的話,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玉米不會“瘋”
日前,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的表態給市場吃了“定心丸”。她表示,“中國只需通過釋放1/3的玉米儲備便可解決市場中的供需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對記者表示,大蒜、綠豆等小宗農產品市場盤子小,可以通過數億、數十億資金完成市場貨物的較大比例囤積,而大宗農產品如玉米、大豆等,即使有數千億的資金也難形成收購壟斷,因此不易被炒作。
根據河北物價局信息中心5月26日的預測,近期之內,玉米價格將不會有大的波動。
更多玉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玉米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