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山西省質監局上周末通報說,在近期酒類抽查的43個批次的白酒產品中發現7個批次的白酒不合格。個別廠家采取減少原料投放多加水的辦法來降低成本,導致白酒不合格。
山西省質量監督局監督管理孫全才處長透露說 7 個不合格的批次白酒有山西祁縣祁溪酒廠生產的 500ml /瓶 42%vol 祁溪牌祥和人家酒、祁縣中曲香酒廠生產的250ml /瓶 42%vol 渠家牌高粱白酒、祁縣為民酒廠生產的散裝65%vol 白酒 ( 原酒 ) ;文水縣開洋酒廠生產的散裝64%vol 原酒,文水縣永和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散裝65.5%vol 白酒 ( 原酒 ) 、山西金杏家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散裝(60 -64)%vol 白酒 ( 原酒 ) ;山西呂梁晉源釀酒有限公司生產的475ml /瓶 42%vol 援源牌金家福酒等。
“不合格的項目里面乙酸乙酯和酒精度,有的是酒精度不合格,有的是乙酸乙酯不合格。”
抽查中發現問題的白酒主要集中在當地的小酒廠,孫全才分析說這主要是部分企業主片面追求經濟利潤,變相降低成本。
“勾兌的時候其他的原料放的少水放的多,就是降低成本嘛,對人體是無害的。”
孫全才說山西省酒精類食品的的合格率近年來保持在 90% 以上,但是對不合格食品的監督絕不能掉以輕心,此次發現的 7 個批次不合格產品將面臨通報和經濟處罰:
“同時還對他們進行經濟處罰,還幫助整改,經濟處罰由各個市縣局屬地管理。”
更多白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白酒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