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礦商彈冠相慶的時候,我們的鋼鐵企業卻承受著“高礦價、低鋼價”的雙重壓力。據有關部門測算,中國鋼鐵行業去年前11個月總共為消化鐵礦石漲價付出了將近261億美元的代價,這可是中國鋼鐵行業主業利潤的兩倍多。同時,中鋼協還聲稱:如果扣除鋼鐵聯合企業礦山盈利的部分,那么中國大部分鋼鐵企業都將處于虧損狀態。由此,可以肯定的說,如果不打破三大礦商對整個鐵礦石市場的壟斷,不打破由于鐵礦石瘋狂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那么中國的鋼鐵企業將很難突出重圍,有所起色。
淡水河谷,這個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宣布其2025年鐵礦石出口額已達285億美元,同時,巴西礦業公司在出口額中的比重也由十年前的2%上升至現在12%,可以看出,礦產資源的出口在巴西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可以說是與日俱增。不但淡水河谷今年收獲頗豐,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和必和必拓也在今年賺的是盆滿缽滿。縱觀這些鐵礦石供應商之所以有如此“驕人”的成績,其背后“中國需求”的強烈支撐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原因。
我們不僅要問,中國鋼鐵企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已有媒體報道,我們有一些鋼鐵企業已經開始采取一種秘密的、變相的方式減產,以降低損失。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只有選擇逐步減產的方式來應對目前的困局嗎?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嗎?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破解目前鋼鐵行業的困局。
首先,應該抑制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加快鋼鐵行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產能過剩,可以說是導致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要抑制目前如此過剩的產能,只有通過兼并重組鋼企,淘汰落后產能,同時還要加強生產經營管理,進一步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淘汰目前的鋼鐵產能,也只有這樣才能理順目前我們對鐵礦石的旺盛需求。
其次,從根本上看,要解決目前鋼鐵行業的困局,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目前的增長模式從資源消耗型轉變為資源節約型,才是解困的治本之道。于此同時,還應加強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和對城市建設規模的控制,只有真正做到這“兩控”,才是抑制對鋼鐵等生產資源旺盛需求的釜底抽薪之策。
其三,還應該加強鐵礦石進口的協調和管理,整頓和規范鐵礦石經營秩序,加強各個鋼鐵企業間的協調。目前,我國存在著現貨和長協兩種價格機制,此兩種價格機制所帶來的投機行為盛行,這也是造成我國鐵礦石需求“虛增”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整頓目前的鐵礦石市場秩序,建立起一套統一的對外采購機制,增強在鐵礦石定價談判中的主動權,才是破解鐵礦石價格高啟的利器。
更多鋼鐵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鋼鐵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