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敷貼藥理藥效純中醫(yī)原理,通過一種近似模擬中醫(yī)的手法,以特定的中草藥來代替按摩或者針灸來刺激穴道。咳嗽貼有用嗎?咳嗽貼哪個穴位?
【咳嗽敷貼療法】咳嗽貼有用嗎 咳嗽貼哪個穴位?
咳嗽貼有用嗎?
敷貼療法又稱外敷法,是將藥物研成細末,并與各種不同的液汁(如酒、醋、茶水、溫水等)調(diào)制成糊狀制劑或者精加工提取濃縮,敷貼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是中醫(yī)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由于小兒機體抵抗力低下,易感外邪,而“肺為嬌臟”,邪氣襲肺,使肺失宣降引起咳嗽、氣喘。小兒大多拒服藥物,或服下后因咳嗽而吐出;再加上小兒脾胃功能薄弱,內(nèi)服藥物時間久后,往往易損傷脾胃引起厭食、腹痛、嘔吐諸癥。故根據(jù)小兒肌膚薄嫩、毛孔稀疏、外用藥物易于吸收的特點,選用辛散走竄入肺經(jīng)的藥物敷貼肺俞、膻中、天突、大椎等穴,除能使藥力直達病所發(fā)揮作用外,還能使藥性通過皮毛腠理由表入里,循經(jīng)絡(luò)傳至肺臟,以調(diào)節(jié)肺的宣發(fā)與肅降,祛除邪氣,治愈咳嗽。
故小兒咳嗽,除去用口服藥物治療以外,敷貼療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且副作用很少的治療方法。也可以稱之為:“兒童綠色療法。”
咳嗽貼哪個穴位?
1,風寒咳嗽。
準備麻黃5克,白芥子5克,肉桂5克,細辛3克,半夏3克,丁香0.5克,共研細末,先將肚臍以75%的乙醇溶液消毒后,取藥末放在肚臍內(nèi),用紗布蓋好,再用膠布固定。每換藥一次,對于大部分遇冷則發(fā)作加重的風寒咳嗽十分有效。
2,風寒咳嗽、燥咳和百咳。
準備除去外衣的大蒜30克,將大蒜搗成泥狀。取豆瓣大小的一團,放在傷濕止痛膏中心,每天晚上洗腳之后貼在雙足的涌泉穴上,第二天早晨揭去。此法對于風寒感冒后咳嗽不止有特別好的效果。
3,痰濕咳嗽。

準備白芥子100克,面粉適量。將白芥子研成細末,分3次用。用時取藥末1份,加白面粉拌勻,用水調(diào)和,做成藥餅。每天晚上臨睡前貼在背部肺俞穴位置,早晨起來摘掉。此法對于咳嗽兼身體肥胖,舌苔白膩、頭腳沉重、神疲乏力的人特別有效。
4,肺虛寒所致的痰濕咳嗽。
準備吳茱萸15克,肉桂30克,丁香15克,冰片1克,共研細末,取藥粉適量填入肚臍中,以肚臍滿為度,外用膠布或者傷濕止痛膏貼封。2到3天換藥1次即可。此法對于咳喘無力,氣短,動則益甚,痰液清稀,聲音低怯,神疲體倦,面色晄白,畏風自汗,舌淡苔白的人特別有效。
5,痰熱咳嗽。

準備瓜蔞1個,青黛15克,貝母50克,共研細末,以蜂蜜調(diào)成膏,分別貼在肺俞、大杼、后溪等穴位上,用紗布包扎,每換藥1次。此法對于咳嗽、痰黃稠、咯吐不爽、鼻塞流濁涕、咽痛聲啞、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膩的人特別有效。
6,風寒型久咳。
準備附子、肉桂、干姜各20克,共研細末。先用拇指在兩側(cè)肺俞穴用力按摩半分鐘左右,使之潮紅,再將藥末6克放在穴位上,外用膠布固定,隔換藥一次即可。此法對于肺氣虛寒、遇冷咳嗽加重,且久咳不愈的人特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