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風琴的貝司是什么意思?手風琴貝司就是手風琴左手彈奏的部分,也就是低音的意思。一個手風琴有多少個貝司,一般就稱為多少“貝司”的琴。貝司根據琴的大小,分別排成兩排、三排、四排、五排或六排。手風琴左手貝司排列有什么規律?下面來了解下。
一、手風琴的貝司是什么意思
“貝司”是手風琴左手的低音鍵,就是風箱上圓形的按鈕,它們由單低音鈕和和弦鈕組合而成,用于給右手部分的鍵盤(或音階鈕)作“伴奏”。
手風琴的型號以左手“貝司”鍵的數量為級別,一般有8貝司、32貝司、48貝司、96貝司和120貝司,還有低音的180貝司。8貝司是指琴的左手有8個可供彈奏的貝司按鈕,16貝司是16個,以此類推,120貝司就是120個貝司按鈕。貝司鈕越多,其音域和和弦的種類也越多、越豐富。貝司數少的,適合兒童學琴;貝司數多的,適合成人或專業演奏。
二、手風琴左手貝司排列規律
手風琴的貝司是比較難掌握的,因為在練習時眼睛看不到貝司,完全靠感覺摸。所以,了解貝司的排列規律,才能把手風琴的左手鍵鈕部分掌握好。下面小編就以120貝司手風琴的左手部分介紹貝司的排列規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120貝司手風琴左手貝司從風箱到左手皮帶共有6豎排,分為低音(1、2排)和和弦(3—6排),低音分為第一排對位低音,和第二排基礎低音;和弦分為第三排大三和弦、第四排小三和弦、第五排屬七和弦和第六排減七和弦。而和弦是由第二排的基本低音而定。例如:圖中畫的第二排基本音為C的一斜排,則此斜排第一個鈕E與C構成大三度,第三個鈕是C的大三和弦,第四個為C的小三和弦,第五個為C的屬七和弦,第六個為C的減七和弦,而每一斜排的結構都如此。
第一豎排對位低音和第二豎排基礎低音有兩種關系,以C為例,第一種就是(按圖中方位)C與左斜下的E構成大三度;第二種和左斜上方的B構成小二度,每一個基礎低音和其左斜上、下貝司的結構都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看出,確定1、3、4、5、6排的貝司是什么和第二排基礎低音有很大的關系,那么第二排的基礎低音是如何排列的呢?如圖,第二排上有一個最有特點的貝司——上面有一個小坑,這就是C,也就是C調的低音1,從這個凹形鍵向上的各鍵鈕順序是G、D、A、E、B、升F……它們每兩個相鄰鍵鈕之間的音程關系是純五度。下面一種解釋方式或許有些復雜,大家可以只是看看而已,其實也可以把C看成C大調,向上是G,而G大調有一個升號,再向上是D,而D大調有兩個升號……一直到升F的6個升號。這其實也可以看成升號的排列順序,從C下的F開始,為4、1、5、2、6、3、7。
那么上一段小編所介紹的第一排對位低音的構成也可以說成是每兩個相鄰的鍵鈕之間的音程關系是純五度。
我們知道手風琴左手貝司的構成后,就可以開始練琴了,為了彈奏的清楚、準確,所有要先從單手練習開始,經過一定的獨練后,掌握了彈奏要領,再加上右手的旋律,才容易配的上。
彈奏貝司時,手指要非常的放松,因為左手同時要擔負推拉風箱的職責,需要用比較大的力量(因為經常拉風箱,一些拉手風琴的人的左臂都會右臂粗一點,)所以會影響左手的放松,而這樣拉會使奏出來的音拖泥帶水,沒有顆粒性,同時,手因不放松而很僵時,彈鍵的力度也無法控制,那么手指如何觸鍵才是最正確的呢?
1、手指是用彈的力量去觸鍵,而不要死死的按下去,觸鍵要有深度,但要注意音的時值。
2、手指離開貝司后不要翹的太高,要“按”下貝司,而不是“敲”下,千萬不得出現噼噼啪啪的聲音。
3、在推拉風箱時要注意每個手指的放松,初學者在開始練時可以只拉單音,來回換風箱,直到感覺不到左手手腕的用力使左、右手緊張時即可,這個過程大概要1、2個星期。
4、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和右手一樣,左手在觸鍵時同樣不可折指,要有很好的手指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