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代很多人習慣看中醫治病,吃中藥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很多患者會選擇將所有的中藥一次在醫院或藥店代煎,然后將煎好的藥湯保存在冰箱里。那么,代煎中藥在冰箱里到底能保存多久?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
中藥怎么保存好 熬好的中藥如何保存
夏天氣溫高、濕度大,中藥材發霉和蟲蛀的現象較常見,特別是膏、丸等制作時,通常加入蜂蜜,因此特別招蟲子。

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一般來說,藥材最好放冰箱內保存,特別是貴重藥材,比如冬蟲草、燕窩,既可防蟲又防潮。
防蟲蛀霉變,利用“對抗同貯法”合理搭配藥材,如用花椒、八角、玉桂等具有辛辣香味的藥材和某些藥材放在一起可起到防蛀防霉作用,如花椒與蛤蚧、海馬同貯;丹皮與淮山、白術同貯等。
防潮,一些藥材先曬干去除水分,再放入密封的瓶蓋進行保存,以防止變色走味,但北芪、陳皮、當歸、淮山(山藥)不宜在陽光下暴曬,北芪、淮山暴曬會使藥材改變顏色,可用 “焙干”的方法進行干燥;陳皮、當歸暴曬會使藥材氣味散失,宜存放于冰箱。
五類藥物需注意急救類藥物
如硝酸甘油、救心丹、麝香保心丸、復方丹心滴丸等,應注意避光、防潮、避免高溫保存。此外,中醫智提醒,老人喜歡把急救藥物或常用藥物分裝在小藥盒中,以便隨身攜帶。但一些老人卻在藥物尚未用完之時,又補充添加。這樣,新添加的藥丸由于放置在上面更快被服用,而較早前放的藥丸則可能一直壓在底部,長期不用易過期,中醫建議定期把小藥盒徹底清空。
防暑類藥物
如藿香正氣水(丸)、保濟丸、保濟口服液、十滴水、仁丹等,其中,液體相對不穩定,中醫建議,在有效期將至前應更換。另外,干/鮮蓮葉、西瓜皮、燈芯花、木棉花等藥材是常見的夏消暑藥材,不建議保存太多,隨用隨買即可。
消化類藥物
如藿香正氣丸(水)、保濟丸、黃連素片、蒙脫石散等,可治療腹痛、腹瀉、腹脹、嘔吐以及水土不服。媽咪愛、三聯桿菌、雙歧桿菌主要是由于治療小孩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腹瀉、便秘、腹脹、腸炎等,需要放在2℃~8℃冷藏保存。
感冒類藥物
維C銀翹片遇高溫或接觸陽光容易氧化失效,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抗病毒口服液、克感利咽口服液、清開靈口服液等液體制劑應注意避光、密閉陰涼保存;小柴胡沖劑應避免受潮及高溫存放;美林應遮光保存,開封后放在冰箱并在短期內盡快用完。
補益類藥材
烏雞白鳳丸應注意防潮、霉變。阿膠應放在冰箱保存避免高溫融化。當歸不能在陽光下曬,最好放在冰箱保存,而當歸頭在低溫貯存下變得硬如石頭,使用時難以處理,中醫建議最好買切好的當歸片。紅棗也容易生蟲發霉,買回家后最好先曬一曬,再放冰箱或其他容器密封保存。人參、花旗參容易發霉生蟲,最好放在冰箱保存。枸杞子接觸空氣后容易變黑,應密封保存。淮山(山藥)不能暴曬,否則顏色易變紅。黨參含糖量高,注意防蟲蛀、防潮。蓮子應防蟲蛀,最好放冰箱保存。雪蛤膏富含蛋白質,一般冷藏時間長了也會變質,應急凍保存。
藥物保存小貼士注意避熱、避光、防潮、防蟲。
怎樣保存家中的中藥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醫藥養生已經被更多的普通人所認知,很多家庭中都會購買一些常用的中藥材,做常的保健之用,一些名貴的中藥材也成為了饋贈佳品。如果對這些藥材保存不當,容易使其變質,會影響藥材的療效。在此介紹一些常見中藥材的家庭保存方法:
天麻:易生蟲、霉變,應貯存在密閉、干燥的容器內。放置干燥通風處,以防回潮霉變。同時,在每蟲蛀季節前(3-4份),應取出反復暴曬,以防蟲蛀。
參類藥材:參類藥材包括野山參、紅參、糖參、生曬參、西洋參等,因含有較多的糖類、黏液質和揮發油等,所以容易出現受潮、泛油、發霉、變色、蟲蛀等變質現象。對確已干透的參,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絕空氣,置陰涼處保存即可。也可用塑料袋包好扎緊袋口,置于電冰箱冷凍室里,就能保存較長時間。
蟲草:如果量很少,而且儲藏時間很短的話,只需將其與花椒放在密閉的玻璃瓶中,置于冰箱中冷藏。也可噴灑少量95%藥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貯存。蟲草保存不宜過久,否則藥效會降低。
鹿茸:鹿茸要放在一個通風的地方,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邊。也可噴灑少量95%藥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貯存。如果保存得當,三五內鹿茸的藥效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枸杞子:本品含糖較多,極易吸潮泛油、發霉和蟲蛀;而且其成分的色質也極不穩定,容易變色,是中藥材中較難保養的品種。可將枸杞子用乙醇噴霧拌勻,然后用無毒性的塑料袋裝好,排除空氣,封口存放,隨用隨取。此種方法既可防止蟲蛀,又可以使其色澤鮮艷如鮮品。或將枸杞子置于冰箱中0-4℃保存。
藏紅花:是著名的活血中藥,它的貯存要注意經常保持油潤,因此宜將它放入密封的小瓷缸內,置于陰涼處保存。
麥冬:含有粘性糖質,易吸潮泛油,若需長時間保存,應放置在密閉容器中,冷藏避光保存。
菊花、金銀花等花類藥材:含有揮發油類成分,且易變色、生蟲,長時間保存,要貯存在密閉的容器中,放置在陰涼干燥處,避光保存。
另外,有一些患者從醫院取回調劑好的湯劑,因各種原因短期內沒有服用完,為保證湯劑質量,一定要將其冷藏保存,避免藥材發霉、生蟲。一旦發現湯劑中的藥材已有變質現象,一定不要服用,以防藥性發生變化損害服用者身體。
專家介紹:如何保存代煎中藥
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代很多人習慣看中醫治病,吃中藥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很多患者會選擇將所有的中藥一次在醫院或藥店代煎,然后將煎好的藥湯保存在冰箱里。那么,代煎中藥在冰箱里到底能保存多久?
首先,我們要了解代煎中藥湯劑的包裝形式。目前代煎的中藥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
我們發現,各家醫院和藥店在密封真空包裝袋上提示的藥液保存時間不盡相同。曾經有這樣的研究,將不同方劑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存放,通過觀察藥汁的變質程度,分別記錄臭氣、混濁、生霉及酸度等測定項目。結果發現,溫度越高藥液變質越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里,室溫在25℃以上,一般湯劑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冷藏,則一般保存7天不會有變質現象。另外,不同方劑即使在同一條件下,變質程度差異也較大,若藥液內淀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
為了保證藥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藥湯劑保存的最佳溫度為0~5℃,保存時間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過7天。一方面是因為湯藥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溫保存,這會“加速”藥湯變質;另一方面,煎煮的藥湯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動物類中藥或熟地、黃芪等糖分含量較高的中藥,也會影響保存時間。若發現藥液袋鼓起或藥液變味,有氣泡等異常現象則屬變質,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的中藥湯劑,一般不建議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應超過3天,以免藥液變質影響健康。
以上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代煎中藥的保存方式及保存時間,希望以上介紹能給您帶來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