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佛陀)誕辰——農歷四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求什么:釋迦牟尼佛是佛教創始人,是橫三世佛中的娑婆世界教主,又是豎三世佛中的現在佛。主張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行是苦、涅槃寂靜。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創始人,是橫三世佛中的娑婆世界教主,又是豎三世佛中的現在佛。主張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行是苦、涅槃寂靜。釋迦牟尼佛是教化眾生的,教導眾生諸善奉行,諸惡莫作;凡事有因就有果,超脫輪回,成就佛果。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圣誕之日。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尊稱釋迦牟尼佛、喬達摩佛、佛陀、世尊、釋尊等,簡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從明朝開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出生于今尼泊爾南部的王族家庭,為剎帝利種姓。公元前五百余年釋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羅衛國,是國主凈飯王的太子。成道后,被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意思為“釋迦族的賢哲”。釋迦牟尼在佛教中是最尊貴之人,并非神;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屬于六道眾生中的天眾,釋迦牟尼佛是已經解脫出離六道輪回的圓滿智者。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藥師佛為“橫三世佛”,亦稱三寶佛。通常大雄寶殿中,有與我們娑婆世界有因緣的三大佛祖,正中端坐的是如來佛代表現在,掌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坐在西首代表未來,掌管婆娑世界,藥師佛坐在東首代表過去,掌管東方琉璃世界。
釋迦牟尼佛與燃燈佛、彌勒佛為“縱三世佛”,亦稱三世佛。其中燃燈佛是過去佛,釋迦牟尼佛代表現在是現在佛,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是未來佛。

娑婆世界教化眾生的釋迦牟尼佛,左脅侍菩薩是以智慧聞名的文殊菩薩,右脅侍菩薩是以大行聞名的普賢菩薩,三者合稱釋迦三尊。
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常於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與此土有情,具甚深因緣,故世稱娑婆三圣。
一心向釋迦牟尼佛的人士,應該向佛求智慧,罕命通,了解三世因果,了卻生死,求跳出六道輪回等大乘法,而不是世間的享受,這一點俗世人務須注意。
供奉釋迦牟尼佛對現世利益,物質上的幫助不是很大,因為釋迦牟尼佛覺得,人一旦物質享受越豐盛的話,對修行的心智便會越薄弱,所以向他請求物質,他是不會輕易保佑扶持的,反而供奉藥師佛、地藏菩薩等,對現世的物質利益,還可以冀求這幾位菩薩的扶持。
MAIGOO小編特別提醒您:先燒香再拜佛,釋迦牟尼佛在眾佛中央,跪拜時候要重復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佛是佛教的本師;本師者,根本教師。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閦鞞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釋迦佛說出來的。設若釋迦佛不說,我們連一尊佛,亦不會知道。因此,稱念釋迦佛名號時,特加“本師”二字,稱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別尊重!
1.通常很少單供奉釋迦牟尼佛,信奉佛教的人都會供奉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等。
2.供奉釋迦牟尼佛,只可用素食,或用鮮花水果,珍寶、衣服也可以,但不可以殺生,不可以肉食供奉。
3.供奉釋迦牟尼佛,可以一同供奉無邊無量的佛與菩薩,但當然要以家中地方許可才好,供奉很多的佛與菩薩,需有獨立地方。
1、如果釋迦牟尼佛和菩薩一起擺放,那么佛就位于正中,菩薩位于佛的左方,如果佛位于正中高出,那么菩薩位于佛前低處。
2、保持衛生清潔,不要對著污穢的地方,比如廁所、臥室。
3、如果釋迦摩尼佛像被擺放在客廳,在不供奉的時候,一定要拿紅布遮蓋上。
4、釋迦摩尼佛像的擺放位置是面向東方,然后供奉者朝西方膜拜。
5、要穩定,最好是貼近墻角,這樣才不容易被其他東西碰撞。
6、要安靜,附近最好不要有電視及音響等東西。
7、前方沒有雜物遮擋。
嗡(wēng)牟(móu)尼(ní)牟(móu)尼(ní)嘛(mā)哈(hā)牟(móu)尼(ní)耶(yē)梭(suō)哈(hā)
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是橫三世佛中的娑婆世界教主,又是豎三世佛中的現在佛。釋迦牟尼,本名悉達多,姓喬答摩(又作瞿曇)。因為父親是釋迦族,所以成道后被尊為釋迦牟尼,意思就是“釋迦族的圣人”,其他稱號有佛陀、世尊、釋尊等。釋迦牟尼原是梵語音譯,意為“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雙運,利物無窮,故立此號。佛誕節,又作佛生日,就是釋迦佛誕生之日。在各種經論中,佛陀誕辰具體時間并不統一,有的說是二月八日,有的說是四月八日。《長阿含經》說佛生于二月八日,《薩婆多論》也有相同記載;《太子瑞應本起經》說佛生于四月八日,而《灌佛經》則說十方諸佛全部生于四月八日生。漢傳佛教采用四月八日之說,佛教史籍記載,佛陀誕生之時,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其沐浴,因此在這一天,人們會以浴佛等方式來紀念佛陀誕辰。
1、如來:成了佛,佛佛道同,今佛就如同古佛再來一樣,沒有兩樣,所以稱他作如來。
2、應供:應該受到人和天的供養。
3、等正覺:等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4、明行足:明是光明,就是指的智慧。行就是日常生活行為。
5、善逝:非常自在地入于涅盤。
6、世間解:能了解世間的一切事理。
7、無上士:在知識分子里面至高無上,沒有比他更高的。
8、調御丈夫:眾生的心充滿了妄想、煩惱、執著,佛能夠把他調教、調化。御就是統御的意思,這里面有指導的意思在。
9、天人師:佛是一切天和人的導師。
10、佛世尊:佛應該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
釋迦牟尼佛最常見的印相,有
說法印,以拇指與中指(或食指、無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這一手印象征佛說法之意,所以稱為說法印。
施無畏印,屈手上舉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這一手印表示了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愿。據說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所以稱為施無畏。
定印,又稱禪定印。是以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這一手印表示禪思,使內心安定之意。據說釋迦佛在菩提樹下禪思入定,修習成道時,就是采用這種姿勢。在密教中,這種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來所用,稱為“法界定印”。
降魔印,以右手覆于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相傳釋迦在修行成道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擾亂,以期阻止釋迦的清修。后來釋迦即以右手指觸地,令大地為證,于是地神出來證明釋
迦已經修成佛道,終于使魔王懼伏。因此此印相稱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觸地,所以又稱為觸地印。在密宗中,這是金剛界曼荼羅內阿閦佛之印相。
與愿印(又作施愿印),是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薩能給與眾生愿望滿足,使眾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實現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無畏印配合。以上五種手印,合稱為釋迦五印,這是最常見的幾種印相。
這四法印是佛法衡量真偽的標尺,由此衍生的其他思想皆不能超出其范疇。
祖輩:祖父師子頰,祖母迦旋娜。生四子一女,長子凈飯王,其他三子為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
父親:輸頭陀那·喬達摩(凈飯王),是由迦毗羅衛城高層推選出來的執政官;剎帝利階級。
生母:摩訶摩耶·瞿曇彌(大幻化夫人),拘利族天臂城善悟王的女兒;她產下釋迦牟尼后七日逝世。
繼母:摩訶波阇波提·瞿曇彌(幻化;大愛道),凈飯王的續妃,大幻化夫人之妹;出家成為比丘尼。
姊妹:公主難陀,凈飯王所生,生母是大愛道。
弟弟:王子難陀,凈飯王所生,生母是大愛道;他在佛第一次回迦毗羅衛時出家。
堂弟:提婆達多,隨佛出家;他的思想主張與佛對立,后另立教團;他比佛小約30歲,是阿難的同母兄。
堂弟:阿難,佛成道約20年出家,是佛的侍者;他是提婆達多的親弟,兩人約同歲,父親是白飯王。
堂弟:阿那律,隨佛出家;后來雙目失明;父親是甘露飯王。
夫人:耶輸陀羅(釋迦牟尼的表妹,羅睺羅的生母,其父善覺王是摩耶夫人的哥哥);瞿夷;摩奴陀羅。
兒子:羅睺羅,耶輸陀羅所生,后來隨佛出家。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摩訶迦葉(頭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優婆離(持律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
無錫市靈山景區作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太湖之濱,占地面積約30公頃,由小靈山、祥符禪寺、靈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戲彌勒、佛教文化博覽館、萬佛殿等景點組成。集湖光山色、園林廣場、佛教文化、歷史知識于一體,是中國較為完整、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一處佛教文化主題園區。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通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由1560塊6-8毫米厚的銅壁板焊接而成,焊縫長達35公里,使其外型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大佛鑄銅約700噸,銅板面積達九千多平方米,約一個半足球場大小。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寓意是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愿印”,意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無論在哪個方位,大佛的“眼神”總跟隨著參觀者,這全都得益于雕刻家的巧奪天工。
釋迦牟尼佛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
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
大智,從風,金五臺,象征“智慧”,坐騎青面獅虬首仙即青獅;
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
大悲,從水,銀普陀,象征“慈悲”,坐騎金毛犼賽太歲即朝天吼;
普賢菩薩道場---峨眉山
大行,從火,銅峨眉,象征“德行”,坐騎黃牙老象即靈牙仙;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
大愿,從地,鐵九華,象征“愿力”,坐騎諦聽;
上述四山被稱尊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最后,請跟隨MAIGOO一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