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紅木家具被稱為家具中的“貴族”,兼具實用與收藏特點,在名貴木材資源不斷減少而市場需求持續上升的現狀下,其保值和增值優勢是有目共睹的。
縱觀這十多年來,全國紅木家具的企業數量、產品生產制作數量以及銷售態勢都在迅速增長,設計風格也趨于多元化,既有明清仿古家具類型,又有與當今生活融合和漸變的新中式紅木家具,滿足了不同的消費需求,還推進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在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多個規模型、集約型的紅木家具產業基地以及紅木家具文化產業園和博覽中心。可是,由于201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進行了修訂,中國紅木家具市場受其影響,紅木原材料價格連續數月急劇上揚,部分木種成倍地漲。原本就競爭激烈的中國紅木家具行業更加風起云涌,由此引發業界和消費者對國內紅木家具市場走向的關注和議論。
2013年3月,第16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締約國大會在泰國曼谷召開。此次會議上,CITES公約將我國國家標準GB/T18107-2000《紅木》所列的33個紅木樹種中的7種列入管制物種,并于6月12日起正式實施。
紅木,是當前國內家具用材約定俗成的名稱。國標GB/T18107-2000《紅木》所列的33個紅木樹種,歸為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烏木、條紋烏木和雞翅木8類,隸屬于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力木屬。其中主要是紫檀屬和黃檀屬,并且絕大多數是從東南亞、熱帶非洲和拉丁美洲進口。而列入CITES公約的7種管制物種是:交趾黃檀、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伯利茲黃檀和盧氏黑黃檀,由附錄III被列至附錄II;檀香紫檀、巴西黑黃檀,被列入附錄I。公約規定,被列入附錄II內的物種,須有進出口許可證或者再出口證明書,方可進行國際貿易;被列入附錄I內的物種,禁止商業性國際貿易。
交趾黃檀等7個紅木樹種的出口受到了限制,這對我國紅木家具市場有何影響?
目前在國內市場上,除了巴西黑黃檀、中美洲黃檀、伯利茲黃檀制品比較少見外,檀香紫檀、交趾黃檀、盧氏黑黃檀和微凹黃檀,都是常見的紅木制品原料。CITES公約修訂生效后,原產國對紅木樹種的出口管控肯定會越來越嚴厲;從長遠來看,紅木樹種的國際貿易有收緊之勢。
更多家具行業報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25年中國紅木家具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眾所周知,制作紅木家具的原材料本身就屬于稀缺資源,尤其是傳統用材,有些幾近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由物種缺失導致的供不應求,必然帶動紅木原材料價格攀升。誠然,紅木家具生產企業可以通過轉嫁成本來抵銷這種趨勢,但隨著紅木原材料價格的節節攀升,只有少數實力雄厚的企業才能堅守。對此,中小型紅木家具企業須及早尋找替代材料,或者以品牌效應替代名貴的材料價值。與此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工藝與原料要相輔相成,好原料要求好工藝,好工藝也要體現好原料,要向“新中式”方向開發。何謂“新中式”?新,就是對傳統家具賦予新的內容、新的形式,從品位、功能、材料、結構、工藝、裝飾用途等方面進行拓展和創新;中,就是在紅木家具上注入中式傳統家具的基因、文化內涵和文化符號(元素)。

紅木限購了,紅木原材料進口日趨嚴厲,紅木家具生產企業無米下鍋的困境正在日漸迫近,出現關閉、停產首當其沖的,自然是資金短缺、原材料儲存較少的中小型紅木家具企業。今后的總體趨勢,肯定是市場上的紅木原材料供應量越加稀缺。另外,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紅木樹種進入限購行列。對此,生產紅木家具的企業切莫等閑視之,要提前做好準備,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