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今年以來,我國出口鋼材由于占有比較大的價格優勢,且受益于國外經濟復蘇,需求改善的情況下,出口總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9月份更是創下852萬噸的紀錄,同比增長73%。出口的大幅增長,能對過剩鋼材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進而降低市場的供應壓力,有利于促進國內處于偏弱態勢的鋼價回升。因此,后期出口是否能維持高位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近日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10月份的出口數據,鋼材出口方面依舊沒讓人失望,甚至微幅超越了9月份。數據顯示,1-10月中國出口鋼材7389.3萬噸,同比增長42.2%;1-10月中國進口鐵礦石7.8億噸,同比增長16.5%,進口均價為每噸646.9元,下跌19.8%;進口鋼材1209.4萬噸,增加4.1%,進口均價為每噸7657元,上漲1.5%。初步核算,10月份出口鋼材855萬噸,創下歷史新高。
10月份鋼材出口的繼續增長,愈加確定了今年鋼材出口突破8000萬噸的事實;在國內需求不振、鋼價下跌的情況下,高位水平的出口很好的分擔了一部分過剩產量帶來的供應壓力,加上出口退稅政策,部分鋼企紛紛加大出口力度。
不過,我們也不能忽略掉一直伴隨著出口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中國鋼材貿易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鋼材在國際市場能取得優勢,主要還是因為我國鋼材價格與國際價格相比較相差較大。國內鋼材市場由于需求下降、而產量仍在嚴重過剩,供需矛盾激化導致鋼價一直處于跌勢之中,更是在9月份跌破了3000大關,達到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市場上笑稱鋼材1.6元/斤白菜價沒人買,此時國內和國外鋼材最高差價達到1500元/噸左右。而廉價的產品附加值低,部分鋼廠甚至為了盈利以次充好;這樣的產品激增,不緊是在國際市場難有形成良好形象,且對于當地的鋼材市場有一定的沖擊;因此受到國外鋼材市場的關注就越來越多,隨之爆發的就是貿易摩擦了。

就筆者所看到的,10月份就有12起左右的針對中國鋼材的反傾銷調查,且貿易摩擦由歐美發達國家轉移至亞洲、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的趨勢明顯。比如10月5日,越南工商部決定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冷軋不銹鋼產品(卷材或板材))正式采取反傾銷措施,這是越南開放市場并融入世界經濟以來首次采取征收反傾銷稅;16日,馬來西亞對原產于中國的熱卷、花紋板卷和酸洗涂油卷作出反傾銷調查;30日巴西宣布正式對中國無縫鋼管征收反傾銷稅,征稅標準908.59美元/噸,期限5年等等。。。面對全球鋼產能過剩,遏止中國過剩產能大量涌入本地,世界各國的風度進口方式越來越多,除了提高進口稅、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外,加強進口許可證管理、加強海關檢驗以及強化國家標準也是其所采取的辦法。
短期內引發多個國家發起反傾銷調查也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以至于中國傳出將要取消退稅等出口刺激政策減少出口來緩解國際間貿易摩擦的壓力,取消出口退稅可不是一件小事,對鋼鐵行業會帶來很大沖擊。不過由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太大,為穩定經濟,保持出口穩定,后又傳出暫不取消出口退稅政策。但由此我們也能估計,貿易摩擦的頻頻發生,對于鋼材出口還是有一定的抑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