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犁頭尖基本信息
1、三葉犁頭尖種拉丁名:Typhonium trifoliatum Wang et Lo ex H. Li et al.中國植物志:13(2):113 地理分布:我國特有,分布于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毒性:塊莖有毒[A-21]。
2、多年生草本植物三葉犁頭尖形態特征顯著。其塊莖長圓形或圓球形,高約5厘米,粗約2厘米。葉叢生,數量較多,葉柄長6-12厘米,基部呈鞘狀。
3、圖為天南星科植物三葉犁頭尖,學名Typhonium trifoliatum 多年生草本。塊莖長圓形或圓球形,高5厘米,粗2厘米。
河北距離梅州多少公里
1、自駕開車從河北省唐山市到廣東省汕頭市,主要走京臺高速公路、濟廣高速公路,途徑的城市(地級市、直轄市)依次有:唐山——天津——滄州——德州——濟南——濟寧——棗莊——徐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合肥——安慶——景德鎮——鷹潭——撫州——贛州——梅州——揭陽——汕頭。
2、從黑龍江省寧安市到廣東省梅州市的距離大約為1800公里。考慮到時間與成本,建議選擇高速鐵路作為最快速的交通工具。具體來說,從寧安市乘坐高鐵或動車到沈陽,再到廣州或深圳,然后再轉乘本地交通工具到達梅州市。全程大約需要24小時左右,包括換乘時間。
3、國道經過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和廣東8個省份(直轄市)。205國道(或“國道205線”、“G205線”、“山深線”)是在中國華北、華東、華南地區的一條國道,起點為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終點為廣東省深圳市,全程3160千米。
4、國道(或“國道205線”、“G205線”)是在中國的一條國道,起點為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終點為廣東廣州,全程3160千米。這條國道經過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和廣東8個省份。
5、南京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的東部,人口約800萬距離中國西部新疆的喀什市較遠,一東一西,直線距離約5000公里,距離東北黑龍江的漠河市約3500公里,那里長期冰天雪地,極冷地帶,距離中國臺灣直線距離(需跨海)約2000公里,再就是海南島了,但交通都很方便。
6、位于廣東梅州市大埔西部的三河鎮,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此交匯而得名,由12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組成,總人口達到20436人。這里是歷史厚重的“八一”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的發生地,自2002年起,被定位為大埔縣的次中心城市。
陳姓族譜在哪里?
陳姓的族譜通常保存在多個地方,主要包括家族聚居地、宗祠、圖書館及在線數據庫等:家族聚居地:陳姓的族譜往往首先保存在其家族聚居地的家族成員手中,或是家族長老、族長等負責保管。在貴溪等陳姓人口較多的地區,族譜可能更易于找到,因為當地陳氏家族可能有著更為完整的族譜記錄和保存傳統。
陳姓族譜的主要來源陳姓族譜的核心起源可追溯至舜帝后裔陳胡公。周武王滅商后,追封虞舜后人媯滿于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封為陳侯,稱胡公滿。其后代以國為姓,形成陳姓的主支。陳國存續645年(公元前1122年-前478年),為陳氏成為大族奠定了根基。
陳姓族譜的保存地點 穎川:穎川是陳姓族譜的重要保存地之一。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許多陳姓大家族選擇在此地修撰和保存族譜,以便后世子孫能夠追尋先祖足跡,傳承家族文化。河南地區: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河南地區同樣保存了大量的陳姓族譜。
河南淮陰陳姓族譜
1、媯、陳、田、姚、胡被稱為“媯汭五姓”,體現了他們同宗的血脈聯系。周武王時期,媯滿作為舜的三十四世后裔被封為諸侯,他的封地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被尊稱為胡公。在這里,他建立了陳國,這也是陳姓得以正式形成的時期。胡公滿的子孫中,有些以國為姓,從而形成了陳姓這一龐大的家族群體。
2、陳姓的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始祖陳胡公,其發源地在河南省淮陽,這里的老陳戶至今仍保留著陳姓的古老傳統。城南的陳鐵棺墓是陳姓始祖的遺址,見證了陳國的興衰。
3、陳家族譜中的24個字輩是:“起應志增;嘉德宏昌。克光其緒;錫慶延長。懷祖崇善;銘頌恩福。” 陳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具有多民族、多源流的特點,主要源自媯姓以及少數民族的改姓。 陳姓的得姓始祖是陳胡公,他是舜帝的后裔。
4、陳姓的來源 陳姓為古帝舜的后裔的姓。周武王滅商后,追封先賢遺民,封舜的后裔與陳(地名,今河南淮陽),國號陳,其后子孫均以陳為姓。陳姓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齊國被秦國滅后,田軫逃到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此后,陳姓在中原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5、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后裔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陳胡公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淮陽)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至十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逃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