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電腦】AI辦公旗艦神器-零刻GTi14UItra155H: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英特爾的新一代處理器采用了新的命名方式,架構上也有了變化,搭載新一代Ultra系列處理器的移動平臺已經開
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英特爾的新一代處理器采用了新的命名方式,架構上也有了變化,搭載新一代Ultra系列處理器的移動平臺已經開始面市了。零刻新一代的GTi14 UItra小主機也已經上市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開箱與實際使用體驗。

這次的GTi14 Ultra單從外觀上看,好像差不多。實際上,整臺小主機的設計架構又有不少革新。除了已經跟大家見過面的超靜音MSC2.0散熱系統,內置揚聲器、4麥克風陣列、內置電源、PCIe獨顯外接都是大亮點。

配件方面,一條8字梅花電源線,一條HDMI視頻線,螺絲刀也回歸了。

當然相對的,雖然外形和比例上與之前的小主機無異,但實際大小是要大上一圈的。整臺機子呈方形,邊長差不多16厘米,接近ITX主板大小。一體化全金屬的機身,不僅觀感極佳,導熱性能和耐用度也非常不錯,還能夠有效隔絕噪音。

不含腳墊的高度約55.8mm,整臺主機要大上那么一整圈。正面4個孔是麥克風陣列,結合AI軟件可以直接用語音控制系統或者執行操作,會議辦公時更是可以實現360度全向拾音。右邊的電源開關還集成了指紋識別,辦公室之類人多的場景更安全。內置SD卡讀卡槽,另外還有1A1C兩個USB3.2 Gen2的10Gbps帶寬接口。

背面上方仍然是散熱片的出風口,而且這次零刻做了塑膠設計,減少出風將熱量導向機殼。左下角是電源線入口。背部的這個Type-C是雷電4全功能接口,支持視頻輸出,另外還有HDMI2.0和DP1.4a接口各一個。雙2.5G有線網口,拿來做軟路由或者服務器啥的也不是不可以。另外4個USB-A口也都是10Gbps帶寬。以及,背面這個3.5mm的TRRS耳機孔,同時還是CLR CMOS按鈕,用長度超過2.5cm的細長物插入按壓就可以清空BIOS,設計還是很精妙的。

機身底面這條顯卡擴展槽也是這次新系列的一大亮點,配合零刻稍后將推出的擴展塢就能很方便地外接臺式機尺寸的獨立顯卡。底殼更是采用了雙色模注塑技術,將硬塑料和防滑軟塑膠合二為一,一體成型。

到現在仍然有不少朋友會問說,哪種麥克風降噪最好之類的,以后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零刻GTi14 Ultra直搭載了INTEL的智能拾音降噪B1 AI芯片,4麥克風陣列,能夠智能識別和區分人聲與噪音,并且支持主流AI大模型。以往需要獨顯才能在Broadcast里用的AI降噪功能,現在只要新一代平臺就能隨便用。而內置雙揚聲器的設計,經過DSP和功放的分頻處理,在語音會議的時候更是能呈現出飽滿清晰的人聲。

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集成度頗高的AI大模型,零刻GTi14 Ultra都能完美支持,使用的時候更流暢方便。

AI繪畫也可以直接輸入中文使用,不需要再反復調整英文單詞了。

AI的普及和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2019年的時候,我寫過一篇《羅技 C922 PRO 攝像頭評測及背景替換詳細攻略》,當時還沒有AI這回事,軟件的摳背景功能也很爛。現在已經可以用Intel Ultra處理器帶的NPU來進行AI視頻摳圖了。

可以看到,現在使用NPU加速的AI摳圖非常的準確,視頻實時摳圖甚至比人手一幀一幀摳效果還要好。之前只有N卡獨顯可以使用,現在基于NPU和AI的普及,以后將會成為大眾化的功能,民用直播領域也不再需要折騰什么綠幕了。

而電源開關自帶指紋識別功能,在環境復雜的辦公室之類的更是實用。平常開機只要按一次即可進入系統,省得輸入密碼,并且可以加密保護自己的重要資料。而且根據我的實際經驗,還可以勸退一些辦公室亂用別人電腦的家伙。

而對于攝影師來說,集成SD卡槽就更實用了,零刻GTi14 Ultra配置的卡槽是高規格的SD4.0,最高312MB/速度。我V60的相機卡標稱最高讀取280MB/s,真沒想到有朝一日存儲卡規格會跟不上讀卡器了哈哈。

御三家在新一代芯片里,都開始集成NPU,以后用途會越來越廣。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一些軟件支持了,這里我來試試游戲加加。

可喜可賀,絕地求生里,可以看到NPU頻率來到了1333MHz,占用率39%,終于有可觀測的NPU實際工作記錄了。

隨便跑了一下,平均幀率54幀左右,也算是可以流暢游玩了。以吃雞為基準,其他的LOL,DOTA2啥的更不在話下。

零刻GTi14 UItra 155H默認的TDP是54W,在BIOS里也可以切換到65W,不過我覺得提升不大,就全程按默認的54W來跑了。CPU-Z單核763.5分,多核7326.7分,6個P核8個E核2個LPE核,22線程。

CINEBENCH R23單核1744分,多核14907分。這個跑分表現相當可觀,辦公或者影音娛樂都是相當過剩了。

接下來烤一烤機,默認54W的TDP,CPU溫度保持在80度左右,最高飆上過83度。官方標稱的85度應該是65W底下測的,豐儉由人。MSC2.0散熱系統的工作噪音都奇低,只有35dB,已經低于日常環境噪音。

PCMARK10的測試中,總得分6854,其中常規應用9580分,生產力應用8771分,數位內容創作10401分。辦公用已經是超豪華了。

DDR5內存的帶寬優勢還是挺大的,讀寫和復制分別能達到78505MB/s,71763MB/s,72516MB/s。主打辦公用機默認的時序和頻率比較保守,延遲稍高,要超頻也是可以的,只是我還是不推薦,辦公以穩為主。


之前網傳新一代Ultra的核顯性能水平大大提升,這次我也是跑了一下3DMARK。FIRE STRIKE 7969分,TIME SPY 3989分,確實已經基本達到GTX 1650水平。如果把TDP功耗和內存超頻搞上去,還有望進一步提升。

哦對了,還有一件事是需要澄清加驗證的。在INTEL 14代正式發布前,甚至是發布后一段時間,網上傳的消息都是14代核顯加入了AV1硬件編碼,但實際上并沒有。正如大家所說的,12-14代架構基本相同,只能算是優化超頻版,核顯也是UHD Graphics系列。不過,這次的Ultra搭載的是銳炫Arc系列,155H擁有128個EU,實測確實支持AV1硬件編碼了,可以達到165幀以上的速度,拿來雙機直播或者錄制也是非常強勁的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簡單的拆機。打開底蓋,可以看到防塵網,0.8mm的孔距可以有效過濾灰塵和毛發,并且不影響通風效果。

普通用戶到上一步,拆下防塵網除塵,就沒有必要往下拆了。如果是買了準系統,想加裝硬盤和內存的朋友再繼續往下看,我個人是推薦直接上整機的,兼容性啥的有官方驗證也更省心。拆下防塵網后,再把揚聲器拆下,這一步一定要輕,因為有排線連接。排線有卡扣,就這個黑色的要掰開,不要硬扯。

另一頭是內置的電源,有電線連接,也不要硬扯,旁邊的板子上還有兩條天線連接,也不要扯斷了。內置的145W電源,對于CPU最高65W的TDP綽綽有余。

接下來再輪到底下的金屬底板,這里還有個六角螺柱用于承上啟下,剛好我工作室有六角套筒。

中間的這塊金屬板也預置了散熱條,全金屬的材質同時起到了傳導熱量和穩固結構的作用。

都拆掉之后,才能露出底下的主板。整機版是16x2共32G的雙通道內存,1T的PCIe4.0固態硬盤,BE200的WiFi網卡,支持WiFi7。前面的接口也采用了小板連線的設計,解決了熱量被導向U盤的問題。

固態硬盤是大家相當熟悉的群聯PHISON PS5021-E21-48主控,單顆粒單面無緩。

實測讀寫速度可以達到5176MB/s和4701MB/s,相當夠用。主板上的兩條插槽都支持PCIe4.0,出廠的時候也跟底下壓的網卡分了兩槽來安裝,最高可擴展至8TB的總容量。

內存是原廠的兩條16G,由于筆記本條電壓較低,體積較小,不能拿臺式機來比,帶寬表現相當出色就可以了。

總的來看,AI和NPU的加入,將給我們使用電腦的方式帶來全新的變化。麥克風降噪,背景摳圖,AI問答、繪畫等都已經相當可用,甚至可以只用語音就給電腦發指令。隨著各大軟件廠商的研發跟進,未來會還有更多更好的軟件和用法。如果有好玩的東西,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我也會繼續跟大家分享內容。
感謝大家的觀看,點贊和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