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機內存】你若剛需,便是神器-光威神策DDR56400Mhz48Gx2: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時在干活的時候,一些必要的硬件投入能夠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也即所謂的生產
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時在干活的時候,一些必要的硬件投入能夠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也即所謂的生產力工具。了解自己工作流程的硬件瓶頸在哪,并且有針對性地補強,這也是電腦DIY的樂趣所在。這次,我又把工作室電腦的內存升級成了光威神策DDR5 6400Mhz 48Gx2套條,開箱與大家分享。

現在32G內存已經成為中端以上裝機的主流,前段時間,光威神策的24Gx2套條神價,我也是第一時間升了級。實際用下來,有提升,但還有提升的空間。于是這次我干脆一步到位,再升級到48Gx2的容量。

很多時候,生產力用途會有一些剛需,所以傳統(tǒng)DIY所追求的自由度和絕對性價比并不通用。舉個例子,前陣子我入手了藍戟的A770獨顯,有位做設計的朋友想要拿來跑KeyShot,于是喊我?guī)退麥y試。很遺憾,目前一些專業(yè)軟件仍是NVIDIA的天下,所以I卡通用性價比再高,他也只能繼續(xù)選購N卡。

這次升級內存,我的需求也很明確。首先是容量的提升,有的軟件吃CPU,有的軟件吃顯存,有的軟件吃內存,如果流程改變不了,就得堆硬件。我目前的需求最大的瓶頸還是在內存,所以繼續(xù)提升容量。其次,顏值,性能也不能落下,神策白色馬甲,頂部完整燈條,并且48G單條雙面顆粒,還能上到6400Mhz,CL32的時序。

內存條是雙面海力士M-Die顆粒,單顆容量3G,單條48G。DDR5頻率高,發(fā)熱也隨之上升,所以內存條的散熱也更為重要了。從這里可以看到,兩面的顆粒都緊挨著導熱條,然后再將熱量傳導到散熱馬甲上,長期穩(wěn)定運行不用愁。

內存上機,一次點亮,XMP設置一下,保存重啟即可。雙面內存會比單面難超一些,具體能上到多少還得看板U。不過生產力用途都以穩(wěn)為主,這里我最終還是直接跑在了XMP 6400Mhz上。

配置是12700K,技嘉Z690,藍戟A770,內存跑在默認XMP 6400Mhz頻率,CL-32-39-39-102 CR2,性能表現就已經能上到讀取96.23G/s,寫入90.28G/s,拷貝92.15G/s,延遲76.8ns。

跑一下TM5和RunMemtestPro,完美過測。不過這里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是手動把anta777的圈數調成了1,因為機子還等著干活。就以往經驗來看,要么穩(wěn)定,要么很快報錯,一整圈沒問題也就差不多了。

目前我干活流程的剛需是PR剪輯+渲染輸出,然而因為數量特別多,怎么樣提高效率才是關鍵。由于Adobe本身優(yōu)化不怎么樣,CPU和顯卡根本吃不滿,再砸錢也沒用。平時最耗時間的反而在2個步驟,第一就是把素材添加進PR的時候,第二就是剪完把序列批量導入到AME渲染的時候。這兩個步驟都是純粹吃內存,內存容量瓶頸了就會很慢,甚至是鼠標轉圈,軟件無響應假死,有時候運氣不好還會崩潰。將內存升級到光威神策DDR5 6400Mhz 48Gx2套條之后,一次導100條序列的耗時由5分多鐘縮短至1分鐘。這意味著,無論是減少人工值守等待時間,還是加大單次處理的數量,最終都能節(jié)省不少時間。

其他時候,像平時我自己錄制的4K游戲視頻,如果作為素材進行剪輯,并且進行一定程度的堆疊時,更大的內存容量也有助于預覽的時候保持更高的質量,提升整體流暢度。

還有,如果你跑一些本地大模型的AI軟件,比如非常經典的stable diffusion,如果東西太多,啟動的時候就要加載比較長時間。升級內存之前,啟動時要加載3分40秒左右,升級96G內存后只要50多秒。更大的內存在生成時,也有助于減少出錯崩潰情況的發(fā)生。

總的來看,對于生產力用戶來說,減少硬件系統(tǒng)瓶頸帶來的等待時間是非常值得的。如果你跟我一樣,工作流程中由于內存不足導致頻繁無效等待,就可以考慮升級內存。目前光威神策DDR5 6400Mhz 48Gx2套條到手只要2399,如果能每天節(jié)省半小時,那就已經相當值了,預算和需求更高的用戶甚至可以考慮插4條上到192G。
感謝大家的觀看,點贊和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