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存儲】讓NAS更強更快!“紅盤”WDRedPlus+SN700,穩定可靠:對于NAS用戶來說,西部數據的紅盤想必都不陌生,目前在NAS存儲上應用比較廣泛的紅盤型號為WDRedPlus。之所以用戶群體多,
對于NAS用戶來說,西部數據的紅盤想必都不陌生,目前在NAS存儲上應用比較廣泛的紅盤型號為WD Red Plus。之所以用戶群體多,主要還是因為硬盤質量值得信賴,畢竟NAS的使用環境遠比電腦主機的環境苛刻,一般的機械硬盤不一定能承受這種高負載的場景,而需要NAS存儲的數據,通常又比較重要。
我目前使用的NAS設備是鐵威馬F4-424,總共有4個機械硬盤插槽及2個M.2 2280固態插槽,機械硬盤插槽最初配的就是兩塊4TB的WD Red Plus,后來又增加了一塊8TB規格的,共16GB,除了備份文件外也可以存儲更多4K畫質的影視劇。
WD Red Plus采用的是垂直式記錄(CMR),相較于疊瓦盤來說在使用壽命、寫入速度等方面的表現都更出色,同時搭載西部數據專有的NASware3.0技術,在兼容性、集成性上也更有優勢。
作為一款專為中小型企業的NAS設備而設計的硬盤,WD Red Plus采用了主流的SATA 6 Gb/s接口,4TB性能等級是5400RPM,高速緩存容量256MB,容量最大可選可達14TB,年工作負載180TB,MTBF 100萬小時并能提供3年有限保修期。
使用CrystalDiskInfo查看單盤容量8TB的WD Red Plus的信息,可以看到這塊硬盤的型號為WDC WD80EFZZ-68BTXN0,轉速5640RPM,接口為UASP(Serial ATA),支持S.M.A.R.T、NCQ、GPL等功能。
至于傳輸速度,WD Red Plus在機械硬盤中的表現也十分亮眼。CrystalDiskMark實測讀取速度為221.86MB/s,寫入速度為195.68MB/s。
使用ATTO測試,1MB以下的小文件傳輸也有不錯的表現,大文件讀寫速度和CrystalDiskMark基本一致。
測試工具使用的是硬盤盒直插電腦,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最終結果還是挺滿意的,可見為NAS設備配WD Red Plus,對存儲性能的穩定性幫助很大,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我發現WD Red Plus的噪音也很小,完全可以24小時開機,隨時使用。
其實西部數據的紅盤除了機械硬盤外也有固態硬盤,像我在用的WD Red SN700就是一款專為NAS網絡存儲打造的固態硬盤,使用高規格的TLC閃存顆粒,容量有250GB、500GB、1TB、2TB、4TB多種規格,可按需選擇。
WD Red SN700采用主流的M.2 2280規格,只要配備了NVMe M.2插槽的NAS設備均可使用,同樣作為紅盤,面向高負荷的NAS使用場景,WD Red SN700相比一般的SSD自然具備更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4TB版本具備5,100TBW的總寫入壽命,換算一下就是1275次的全盤擦寫,可輕松應對NAS系統所需的繁重讀寫負載,滿足24*7全天候運行。
由于WD Red SN700采用的是PCle 3.0接口,速度表現確實不如PCle 4.0 SSD,但目前主流NAS系統依舊還是采用了PCIe 3.0的M.2 NVMe SSD接口,兼容性上采用PCIe 3.0的SSD會更加放心一些,此外,由于用戶在訪問NAS的數據時更多還是通過局域網網絡,即便是PCIe 3.0的SSD也是輕松碾壓萬兆電口的速度了,更不用說目前主流家庭還是采用的2.5G網絡,性能這塊不用擔心。相反,品牌質保口碑和寫入壽命才是選購NAS用SSD時需要考慮的重點。
WD Red SN700的特性意味著它非常適合作為NAS的系統盤或者玩Docker,能夠大幅提升響應速度,發熱量低,運行穩定,可進一步優化NAS系統性能,保障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速度方面,WD Red SN700也有不錯的表現,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讀取速度高達3434.76MB/s,寫入速度為3120.44MB/s,完全能夠適應NAS的數據存取需求。
在TxBENCH測試中,讀取速度為3420MB/s,寫入速度為3144MB/s,可見其延遲低、響應速度快。
ATTO磁盤基準測試,小文件讀寫速度遠高于機械硬盤,傳輸大小達到16KB后讀寫速度就超過1GB/s了,之后高速且穩定,無論是 OLTP數據庫、多用戶環境、照片渲染還是4K、8K視頻編輯,均可滿足需求。
當然了,因為NAS存儲的數據量非常龐大,只借助固態硬盤的話成本會非常高,所以采取固態硬盤+機械硬盤相結合的方式是最合理的。

我使用的鐵威馬F4-424有兩個固態硬盤插槽,實測單槽支持4TB容量的WD Red SN700,如果是企業辦公、團隊協作,為了追求效率,倒是可以把2個插槽都插上4TB的WD Red SN700,大型文件直接在上面流轉。

對于個人用戶來說,則可以根據使用需求來選擇,僅做系統盤250GB也能用,玩Docker和虛擬機,一般1TB就夠了,如果使用頻率比較高,可以考慮2TB。
總之,硬盤有價,數據無價,即便是可以重復下載的影視資源,丟失之后再次下載也需要耗費很多精力,所以選擇硬盤的時候還是要優先考慮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