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箱包】換一個角度看潮州!除了吃還有這些值得看!我的潮州自駕之旅:潮汕被稱為每一個吃貨必去的圣地,提到潮汕就是吃吃吃,出發前我也跟大家一樣,逛完之后才發現,潮汕除了吃,還有很多東西!那今天隨我從
當下說的“潮汕”指的是潮州、汕頭、揭陽等區域的統稱,在古時統稱為潮州(1991年才劃分的三市)。潮汕地區屬于客家文化,與廣州雖同省,但與粵語文化有一定的差異。 戰國時秦國攻下嶺南地區并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從此該區域正式納入中原版圖,駐扎下來的秦軍與原住民成了最早的廣東居民。而后閩南地區逐漸南遷進入目前的潮汕、海南區域,也由此在嶺南形成了獨特的潮汕文化。
潮州街頭 因為三面環山,潮汕區域在古時與中原區域溝通并不方便,早期這里還屬于“百越”,區域不是很發達,但也避免了許多中原戰亂,但這不代表潮汕地區就是巴適的魚米之鄉。
牌坊街 比如《潮州府志》有記錄明萬歷四十六年的臺風災害,留下"海水暴漲,浮尸蔽海"的血色記憶; 明代為了抵御倭寇防范沿海勢力與海外勾結,以及重農抑商的觀念,開展了禁海政策,"片板不許下海"的禁海令讓潮汕區域面臨巨大的生存問題; 清代借鑒前朝禁海政策,再加上防范明鄭勢力的需求,清朝還頒布遷界令,要求潮汕區域沿海50里內成為無人區,《遷海圖說》中記載"炊煙斷絕,流民載道"的慘狀; 清初明鄭與清軍在潮州有較多戰事,給潮汕區域帶來較多傷害;
清末,大量被賣、被騙到南美洲的華工(賣豬仔),許多都來自于潮汕區域; 再加上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特性,野獸、山賊、海盜出現幾率極高,而出海捕魚,危險系數也遠比務農要高很多,潮汕百姓的歷史,是人類與天災、人禍、政治壓迫不斷抗爭的縮影。
而山海圍城里的潮汕人民在歷經這些苦難后,形成了敬仰強者、崇敬神明的精神方舟。 與其他區域不同的是,潮汕地區對強者、神明的崇敬并沒有排他性,比如神明有媽祖、三山國王、安濟圣王、公婆神、土地公、天公(玉帝)、珍珠娘娘、玄天上帝等,涵蓋了天地神明、佛道諸神與民間俗神等多個領域。
人間英杰有關公(關羽)、韓公(韓愈)、陸公(陸秀夫)、雙忠公(張巡、徐遠)、梁山好漢等,這些歷史人物因其忠義或曾給潮汕區域帶來貢獻也被民間敬仰。
牌坊街居民家門口的壁畫 我想,如果神明是對不可控的天地一種敬畏,那對人間英杰的敬仰或許是潮汕百姓為靈魂尋找一個錨點吧。
理解了這些,你就明白潮汕的廟宇祠堂里,屋檐廊壁上,會有那么多神明、英杰以及典故,再去看廟會、巡游等活動,才能淺淺的理解潮汕人民對和平安定的渴望。
青龍廟會 而讓人詫異的是,同樣是從小被長輩帶著一字一句在心里默念許愿進行祈福的潮汕年輕人,并沒有像我一般有排斥心理,因為無論是英歌舞、巡游等各種活動,都有著大量年輕人的身影。
青龍廟會小英歌隊 或許這就是一種民俗差異吧。
從南寧出發到潮州差不多1000公里,開車需要10.5小時,這種千里奔襲極耗體力,因此我們中途專門有去珠海游玩,不過這是另一個文章的故事,這里暫時直說潮汕區域的第一站: 潮州。 網上關于潮州細節的攻略很多,我講一些重點。
牌坊街附近 潮州雖然是潮汕的文化中心,但: 它并不是一個旅游型城市。 無論酒店房間的數量、餐飲的接待能力、公共交通的運輸能力,甚至是街道與景點的容納量,都沒法同一時間接待大量的游客,這也是某書上春節去潮汕后大呼吃虧的原因。 所以節假日來要做好心理準備,能錯峰去玩最好了。
牌坊街路邊的壁畫 潮州能看的非常多,但大多都隱在街市之中,到處走走能有很多驚喜。
官方整理出來的7個都屬于非常有代表性、有保護意義的景點,但要注意開放時間哦。 潮汕并不大,7個景點都在潮州古城范圍,特種兵一天就可以走完!
景點的門票是我去過的城市中最便宜的了!而且有節假日通票,主打反向的“來都來了”,給大家玩個爽吧!
不是節假日通票59元,三天有效(單個景點只允許進入1次),潮州文旅這一點非常值得學習啊!
景點人最多的就是廣濟樓與廣濟橋。 這兩個景點都是修復過的,人超多,廣濟橋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浮橋,主要使用橋梁與浮橋(船)方式連接,走人時浮橋接好,通船時浮橋撤走。
駙馬府比較特別的是保留了北宋時期建筑格局和風格,走一走就能發現古人的生活空間與環境,并沒有影視劇里面夸張的開間與寬敞。
最讓我納悶的是門檻,廳房的門檻高度在五六十厘米,妹子168cm跨過去都覺得比較辛苦,古代人普遍不高,每次走這個不累么?
其他幾個景點儒學宮、北閣佛燈都各有特色,雖有部分修復但大多都保留特色,不是那種很沒有調調的瞎整,都值得去逛一逛。
已略黃公祠能看到國內頂級的金漆木雕工藝,代表了明清時期民間工匠的最高水準。
同樣石雕也是有著不錯的欣賞價值。
潮州古城及周邊道路沒有很寬闊,開車與打車都不是非常方便,再加上景點比較集中、地方并不大,租一輛電動車是游玩最好的方式,沿途還能欣賞千年古城與現代生活融合的樣子,很是特別。
除了這些景點外,潮州還有不少值得玩的東西。 潮州古城是真正把古城與生活融合得最好的一個城市,有別于各地要么“修建全新古城”、要么“古城重建獨立成景點”的兩種方式,潮州并沒有因為旅游大熱后去做這些改變,而是在把眾多的古宅、舊院子進行合理改造,盡量的融合避免突兀,有著非常強烈的文化自信感。
于是你會在古城里隨便進一個景點或是店鋪,抬頭門梁上的神明、門窗上的痕跡,都是這里原來的樣子,真實又滿是歷史感。
牌坊街是潮汕古城的主干道,顧名思義以牌坊為主的街道。 作為粵東的政治中心,自宋代以后潮州人才輩出,明清時期開始樹眾多牌坊以用來表彰杰出人才的功勛,據史籍記載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39座坐落在太平路(目前的牌坊街),而太平路這一帶正是曾經潮州達官貴人所居住的街道,因此牌坊街交錯的小巷子里,有著各種明清時期官員的府邸。
這一整片區域坐落著大大小小的古宅,他們的后人或拆除重修、或修繕、或改造作為民宿/咖啡廳、亦或因為離開而遺棄,隨便的逛一逛,民宿咖啡廳鉆一鉆,修補了過去十年各種古城對我造成的傷害。
真正住人的、并在使用的舊宅子,是不是很有味道?
來潮州一定住一個晚上的古城民宿,真的很特別。
潮州另外一個可以欣賞的,就是各種廟會與營老爺(迎老爺)活動,尤其是春節前后會比較密集,這是一種民間社團組織,由大家捐錢舉行的民俗活動,一般是從廟中抬出神轎并進行巡游祭拜等活動,巡游中有比較多樣化內容,今年春晚的英歌舞就是其中之一。
營老爺各村鎮市都會舉辦,前往參觀完全是免費的。
這是我做攻略時候,網上有人收集的部分活動信息,可以看到大都是在村里舉行,各社區與城區也有相關活動,數量非常多。
我這次是沖著安濟圣王營老爺巡游活動來的(也稱青龍廟會),安濟圣王在潮州俗稱大老爺,是以三國時期永昌府丞王伉為原型,這活動在潮州有極高的地位,當天早上8點30開始,7點巡游路線上就有人占位置了。
整個巡游隊伍非常多樣化,有舞龍、舞獅、旗隊等各種表演。
而在我原本觀念中,兩廣地區重男輕女觀念在活動中完全不存在,除了舞獅舞龍這種極需體力的項目外,不但不少表演中有女生存在,也有專門的女子隊列,非常厲害!
另一個特點是,隊伍里面大量年輕人,在傳統的活動里面很少見。
相信這與從小就把民俗文化引入生活里是脫不開關系的。
小小英歌隊! 巡游隊伍中會不斷有人組織喊口號,主要是潮州話的:興啊!旺啊!順啊!,圍觀游行的當地群眾就會跟著一起呼應,氣氛極好。
整個巡游看完要差不多1小時,超值得去看一看。
除了巡游外,供奉安濟圣王的青龍古廟也值得看,這個俗稱大老爺宮的地方就在潮州古城旁邊,能看到只在臺灣與閩南地區才有的嵌瓷工藝,這是起源于明朝萬歷年,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傳統手藝,主要是通過剪切瓷片來給泥人上色,使其光亮度極高。
我去的時候恰好是陰雨天氣,沒法拍到天藍瓷亮的效果,甚是可惜。 大老爺宮內還有代表潮州特色的木雕、潮繡等物件,是潮州民俗文化、民間技藝的絕佳縮影。
潮州傳統美食主要有潮州牛肉丸、鹵鵝、砂鍋粥、各種粿條粿制品、甜品(如鴨母捻)、蠔烙、腐乳餅、綠豆糕等。 而在潮州吃東西,個人給兩個建議: 吃正餐盡量不要去裝修高級、以及牌坊街上的店鋪,因為專門面對游客,味道大還行但價格是本地普通餐館的2倍以上; 菜市周邊的餐廳、小吃店大多可吃且好吃,大多裝修一般,但本地人的生意,必須好吃才能做下去;
本次出行好物第一名,我的領克02HB,最適合自駕游的鋼炮沒有之一,可惜已經絕版停產了,就不上鏈接了~
首先地平線8號最具競爭力、最值錢的幾個點都具備了: 100%高品質德國科思創PC材質:高韌性耐沖擊不變形難破裂; 全鋁鎂合金超寬拉桿:內部空間利用率大大提升; 國際SGS認證的靜音小黃輪:超耐用!超耐用!超耐用! 超看看的配色:一眼出眾的配色。 這幾個在拉桿箱里都是頂配級別,目前是地平線8號拉桿箱的標配,這款探索家系列行李箱當然也全具備了。
探索家系列行李箱的關鍵是拋棄了傳統拉桿箱左右5:5開合的方式!改在側面打開,1:9大深倉的模式,讓拉桿箱打開后由兩個空間變成一個獨立的空間! 一開始我對這個方式還挺納悶的,覺得似乎沒差啊,反正容量是一樣的嘛!
實際一裝才發現太好用了,尤其是冬天時放厚重的衣服,堆疊輕松,不用受制于傳統拉桿箱左右箱體深度不夠的問題,14寸的筆記本包也可以豎向存放! 旅行喜歡帶多一雙鞋子的用戶也會發現,這種結構裝鞋子也更加方便! 喜歡帶相機、無人機的用戶,相機與無人機的包包可以塞在里面,更不用擔心高度不夠了! 而且側開蓋式的行李箱,不需要占用酒店過多的位置,放在墻角一側,收納行李都很方便,可以是說很優雅了。
而箱體中間的拉鏈在拉開后可以再擴容10%!細節了~旅行途中難免多帶一件伴手禮,這下就有空間可以裝了。
分隔袋也并沒有因為結構變化而變少,反而變多了!
箱體兩個側面都有支撐腳,平放取東西、豎放收納都很合適,也避免了箱體與地面的直接接觸導致刮花!
把它跟用了兩年多的地平線8號大旅行家行李箱放在一起,可真是太搭配了。 這次我們自駕游一共是10天時間,每個人一個24寸的拉桿箱完全夠用了。
算起來這是我家的第七款地平線8號的拉桿箱了,今年還有更多的機會讓它多表現的!如果你也需要一款品質優秀的拉桿箱,那它絕對是值得看看的。
以往出行為了拷貝相機、pocket3、無人機等設備存儲卡的內容,總會隨身攜帶幾個移動硬盤,每天到酒店后就拔卡下來用筆記本電腦拷貝到移動硬盤中。 經常忘記干這個事,導致第二天存儲卡不夠用,4K120幀真的輕易就滿了; 又或是退房時匆匆忙忙把卡搞丟了,丟過一張V90的256G SD卡,價值兩千多肉痛死;
極空間T2S推出后立馬解決了這些問題!這是一個便攜NAS產品,但同時又是讀卡器、存儲卡備份工具、U盤以及便攜藍光播放器! 我給它裝入2條2T的SSD后,旅途中就成了我備份存儲卡的工具了。
操作方式極其簡單! 開機后把SD卡插入T2S的卡槽,雙擊側面的備份按鍵,兩聲“嗶”聲后自動備份存儲卡到T2S內,結束后會發出3聲“嗶”。 這工作甚至可以交給妹子來完成,但以前那套拔卡、插入讀卡器、插電腦、再插移動硬盤、再拷貝...她可不樂意去做了。
而且T2S是內置電池的,在半路上也可以完成備份的工作,真別提有多方便了。 這次來潮汕使用pocket3為主,視頻容量不大,2條2T夠用了,如果是自駕新疆、川西一類的地方,大量使用相機拍視頻的話,估計還得上2條4T才可以,好在T2S最大支持2條8T,夠用。
T2S的尺寸也不大,非常視野需要輕裝旅行、干活的時候帶上它,除了輕松備份存儲卡外,它也能使用手機熱點進行連接,以備不時之需。
T2S在旅途中還可以作為隨身藍光播放器!除了可以播放提前拷貝在T2S里面的影片外,我家里極空間NAS影音庫里面的影片也是可以播放的! 酒店的電視一般只能接收電視甚至是固定節目,想播放自己手上的影片、或是家里NAS上的影音庫很難,要么電視沒有USB接口、要么系統是鎖定的,你想外接移動硬盤、給電視裝軟件根本不行。
而T2S自帶HDMI輸出口,把每一個酒店電視都標配的電視盒子上的HDMI拔下插到T2S上,就OK了!
這次自家每天我們逛完街吃完飯,八九點回到酒店,還能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看一部電影,真的是舒坦。因為搭配有遙控器,所以不用擔心操控問題哦。
在備份了存儲卡上的照片與視頻后,也可以接接上電視后查看今天拍攝的照片與視頻,如果外出做項目的能及早確定當天拍攝的內容! 你就說這東西帶著出去玩,值不值吧!
首先是這個移速的能量魔方Z70 Pro,70000mAh的容量,雙C雙A四個口,單口輸出最高100W,輸入最高65W快充,0-100%只要5小時充滿。 這個容量的大充電寶,很好的解決了1-2萬mAh充電寶給多設備充電接口及功率不夠、電量不夠用的問題。
使用能量魔方給大部分安卓手機充電,都能在50-60分鐘充滿,畢竟只能使用通用協議;而蘋果全家桶使用它可以實現滿速充電,我的iphone15 Pro在沒電時30分鐘能充到55%,80分鐘能到95%,跟充電器完全一樣。
側面白色的是應急燈,能在夜間提供應急使用,而且還提供了3短3長3短的國際SOS求救信號設計! 這個產品就是在充電寶之上、戶外蓄電池之下的產品,尤其是適合可以明火的輕露營、自駕游等用戶使用。
我主要把它隨車放置,在手機、相機快沒電的時候給補電使用,可別小看這個小能量塊,它能給Vivo X200Pro從0-100%充電10次后還有一點余電!而且它能同時給幾個設備充電!非常強悍,而它也就賣兩三百塊... 我整個行程也就在酒店給它充過一次電,就完成了整個十天的行程。
能量魔方放車上還行,隨身攜帶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主力機是X200Pro跟iphone15 Pro,因此手機電量并沒有太多的焦慮,隨身帶一塊但求有備無患就行,所以就帶了移速這塊只有8mm厚度的充電寶。
8mm是多厚呢...這是我X200Pro mini裝上以后的樣子,是不是非常薄!重量只有112g哦。 雖然超薄,它依舊有18W雙向快充,支持無線充電、C to C有線充電、接電充當無線底座充電三種模式,內置溫控芯片不用擔心發熱問題,同時支持蘋果的Magsafe協議。
就這么一個鋁合金外殼的小東西,居然也有5000毫安的容量,手感好、重量輕、電量足,比其他笨重的充電寶好太多了。
如果你對續航有焦慮的,那這款才幾十塊電池真的值得考慮。 那關于本次自駕游的第一站,潮州,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啦~~~希望后續有機會還能給大家分享剩下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