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五心] 比喻雜念很多。
[防心攝行] 指防止雜念和注意言行。
[明心見性] ①佛教語。指屏棄世俗一切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現心性。
[防意如城] 意:心思,指私欲。指嚴格遏止私心雜念,象守城防敵一樣。
[齋心滌慮] 凈潔身心,清除雜念。
[齊心滌慮] 凈潔身心,清除雜念。同“齋心滌慮”。
[老僧入定] 和尚靜坐,使心定于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虛室生白] 虛:使空虛;室:指心;白:指道。心無任何雜念,就會悟出“道”來,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yǎng)之法。比喻這里面的奧妙之處。
[得其三昧] 三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游戲三昧] 原為佛家語,意思是排除雜念,使心神平靜。也比喻事物的精義、決竅。后指用游戲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
[主一無適] 專一,無雜念。
[心平氣定] 心氣平定,沒有雜念。
[心如止水]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同“心如止水”。
[一心無二]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種事情,沒有雜念。

[函蓋乾坤] 佛教語。原指泯合無間。后指言語詩文契理或一心專志而絕無雜念。
個人觀點,供參考:\x0d\性:在佛家我認為多指不變的,即不生不滅的、本具的。如佛性、自性。\x0d\日常生活也有此方面的類似提法:如性質、本性,多指自身本有,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特點。\x0d\\x0d\那么見性,要見啥呢?佛家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法無自性;自然不是要見的。\x0d\怎么見呢: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去除所有的生滅,其自然會慢慢顯現。\x0d\\x0d\陰神、陽神、靈魂、意識、思維等都屬于生滅的東西。但其背后有一個承載它們的不生不滅的,或曰真如,或曰本性,或曰真我,或曰佛性,或曰本識等等,非語言能所及。
鵬仔微信 15129739599 鵬仔QQ344225443 鵬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當前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部分文章是來自自研大數據AI進行生成,內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頭條百科,中國民法典,刑法,牛津詞典,新華詞典,漢語詞典,國家院校,科普平臺)等數據,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準確地方聯系刪除處理!郵箱:344225443@qq.com)
圖片聲明:本站部分配圖來自網絡。本站只作為美觀性配圖使用,無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圖,一切解釋權歸圖片著作權方,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惡意碰瓷者,必當奉陪到底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