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的需求來源ATM的需求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ATM存量的替代和新的增長。ATM使用年限一般為8年,8年后須更換新機,即平均每年12.5%的換機率。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41.56萬臺聯網ATM,每年光舊機換新數量即超過5萬臺。另一方面,雖然我國大城市現在的ATM保有量已經較高,但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這一數值還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國家在“三農”、“城鎮化”等方面政策的實施,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銀行繼續新設網點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增設網點的計劃不會受影響,需求仍在不斷提升。
電子化貨幣對ATM等現金處理設備的沖擊電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增長對消費者的現金使用習慣已經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即使是在北美和歐洲等經濟發達地區,金融電子化的普及、現金支票等非紙鈔的廣泛使用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其人均ATM保有量仍遠高于中國,因此即使現金使用習慣有所改變,我國ATM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間;另外,國人的現金消費習慣由來已久,這甚至植根于受漢文化影響的整個東方文化,包括經濟發達的日本,其ATM保有量也非常之高。行業專家預測這種現金消費習慣在短期內不會輕易改變。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ATM自動柜員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

另外,即便目前貨幣電子化突飛猛進,但其用戶仍主要集中在青壯年,對于消費習慣早已形成的中老年,無論是對電子產品的操作熟練程度還是從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改變。
ATM功能創新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從ATM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的ATM已經逐漸從過去的取款或者存取款一體,轉向全功能的柜員功能。例如新達通現在主推產品之一——VTM(虛擬柜員機),就可以完成很多過去由銀行職員才能完成的業務,包括開戶、個人信息填報修改、各類協議簽訂、理財、商旅產品購買等。隨著ATM可以辦理的業務越來越多,ATM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現金處理功能,而是將銀行的基礎服務業務、各類零售業務、金融理財乃至機票火車票預訂出票、酒店預訂等電子商務功能全部整合,為客戶提供更大的便利,也為銀行節約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不僅如此,位于銀行網點內的ATM既能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務,又有著家用互聯網終端不可比擬的安全和便捷優勢。ATM對人力的替代才剛剛開始,未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