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4日宣布,將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后該稅率將升至47.6%。
根據測算,此案涉及中國200多億美元的對歐出口,占中國對歐出口總額的7%左右,關系到中國上千家企業的生存和40多萬人就業。據歐洲獨立經濟研究機構預測研究所調查,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將使歐盟消費者對光伏產品的需求下滑,導致歐盟3年內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以及272億歐元(約合353億美元)的“附加值”。

對于歐盟將向中國的太陽能硅片及組件產品征稅,我們認為:
(1)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47.6%的關稅,這意味著歐盟市場對中國光伏產品“暫時關閉”。2012年由于歐洲市場占比超過全球4成,對國內硅片組件產品殺傷較大。
(2)國內應對政策充足,且隨時待發。中國光伏產業產能巨大,涉及各地政府、銀行、就業群體等關鍵方,加之中國政府已經將“能源安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救市”幾乎是中國政府的必然選擇——方法主要為兩種:一是以提高補貼等方式擴大國內市場需求,二是對海外多晶硅等產品采取“報復”措施,在被“關門”之時國內政策發力的概率很高。
(3)美、日市場成替補。如歐盟市場“關閉”,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并非沒有任何作為,未來幾年美國和日本甚至印度市場的增速都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歐盟市場的“缺位”。
(4)如真的出現歐盟克以重稅且國內救市的局面,不同細分子行業景氣度將出現分化
行業風險因素:歐盟對華雙反初裁克以重稅,國內救市政策力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