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中秋節自古就有賞月、觀潮等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那么,你知道中秋節有哪些風俗?接下來巴拉排行榜網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中秋十大風俗習慣:吃月餅、賞月、觀潮等,讓我們一塊來了解一下吧!
中秋十大風俗習慣
1、吃月餅
月餅又被叫做團圓餅、宮餅,古時候是在中秋節時用來祭拜月神的貢品。[bai]在隋末唐軍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于是這種軍糧成為民間最受歡迎的賞月甜點。而這種月餅因象征著大團圓,因此逐漸演變中國南北各地中秋節的民宿,用它祭月、贈送親友,吃月餅來表示“團圓”。

2、觀潮
從古至今,除了賞月和吃月餅這兩項風俗習慣外,觀潮可謂也是備受歡迎的又一中秋盛事,最早記錄可追溯至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在明《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夢梁錄》中也有著詳盡的對于觀潮的記述。
3、賞月
中秋節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圍在一起飲酒賞月。賞月這項民俗是來源于古時候的祭月活動,從古時較為嚴謹的祭祀變成了充滿輕松氛圍的歡愉活動,因很多人認為在中秋節這天月球距離地球最近,月亮是最大最圓最亮的時間,因此開始盛行在這天賞月和玩月。
4、燃燈
燃燈這項習俗的規模僅次于元宵燈節,目前在湖廣和江南一帶,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懸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家人聚在燈下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以此為樂。
5、走月
走月有一大特色相約活動,是在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身穿各自喜愛的服飾,三五結伴,游街市,泛舟和尚,登高樓賞月談笑風生的特色賞月活動,在蘇南、上海、浙北、皖南局地、贛東北等地出了名的風俗習慣。
6、玩花燈
中秋節作為中國三大燈節之一,玩花燈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游戲活動之一,而中秋節雖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燈會,但主要流行在家庭和兒童之間,中秋節的風俗玩花燈主要流行在中國南方,各色各式的花燈品種很是受歡迎。
7、飲桂花酒
每到中秋節,桂花就相繼開放,丹桂飄香,而中秋月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花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上一杯用桂花和黃冰糖釀制的桂花蜜酒,與家人一起吃著月餅合家甜甜蜜蜜成為了這個節日的美妙享受。
8、舞火龍
舞火龍是中國香港在中秋節時期最具傳統特色的習俗之一,從古至今,每到農歷八月十四,銅鑼灣大坑地區在晚上就會舉辦長達70多米的舞火龍活動,并且一連舉辦三晚,而每到這個時間,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人們就會在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9、玩兔兒爺
玩兔爺是起源于明末時期的流行于北京地帶的風俗習慣。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只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么區別。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祭兔兒爺是一項必不可少的中秋民俗。
10、偷月亮菜
偷月亮菜是廣泛流行于臺灣和湖南侗鄉中秋節的風俗,臺灣是有著未婚女子“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的習俗,湖南侗鄉的偷月亮菜則是人們在中秋夜一起享受撒有仙女甘露的瓜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