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墻,那么一定要說說西安,這可是六朝古都。
西安城墻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墻,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洪武十一年(1378)竣工,歷時達八年之久。古城墻高大雄偉,全長十三點七公里,將西安古城區圍成封閉的長方形,城墻內面積十一點三平方公里。
古城墻為一系列的軍事防御體系,由墻體(垛墻、女兒墻、馬道)、護城河、城門(吊橋、閘樓、箭樓、正樓)、敵臺及敵樓、角臺及角樓等組成。
【2】城門
西安城墻主城門有四座: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東長樂門以及西安定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
正南門永寧門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明代改名永寧門。它也是現在西安城墻各門中復原得最完整的一座,城上的箭樓在西安保衛戰(二虎守長安)中被毀,2013年復建。
正西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時取名安定門,寓意西部邊疆安泰康定。
城墻的正北門為安遠門,“安遠”二字是繼承中原漢族朝廷對邊遠少數民族采取的懷柔安撫政策,希望邊遠少數民族對朝廷知恩歸順。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城交戰中北門城樓被焚毀,1983年整修城墻時,恢復了原來的箭樓。
正東門為長樂門,開辟于明代,現存城樓、甕城以及南北兩側六個門洞。
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時,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將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

因軍事防御需要,明時的原有城墻城門都是單門洞,到民國時期,城門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軍事防御需要,為了交通的方便,人們在原有的四座城門兩邊新劵了門洞。
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從民國開始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其它十四座城門為: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玉祥門、尚武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
【3】城墻
最初的西安城墻用黃土分層夯打而成,最底層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異常堅固。后來又將整個城墻內外壁及頂部砌上青磚。
城墻高十八米,墻頂平整寬闊,寬度達十四至十六米。
走累了可以租輛自行車。
本想沿墻頂走一圈,正好完成萬步走任務,可太陽實在是太列了,看著人家騎車風光的樣子,也租了輛。不過回到家里,還是脫了一層皮。
如果不想走路又不想騎車,沒關系,還有電瓶車可乘,這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