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數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十位現代數學家:數學是一門龐大的科學體系,研究的大多是基礎問題。而數學家是指一些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將其所學知識運用于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
數學是一門龐大的科學體系,研究的大多是基礎問題。而數學家是指一些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將其所學知識運用于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于數、數據、集合、結構、空間、變化。那你知道中國現代數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現在巴拉排行榜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十位現代數學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華羅庚,1910年—1985年,出生于江蘇常州,[bai]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并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陳省身,1911年—2004年,出生于浙江嘉興,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之一,被譽為“整體微分幾何之父”。于1930年畢業于天津南開大學,1934年獲清華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36年獲德國漢堡大學理學博士學位。曾任前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創始成員、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意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陳景潤,1933年—1996年,出生于福建福州,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1953年畢業于廈門大學,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在數論和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函數論等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
潘承洞,1934年-1997年,江蘇省蘇州人,[bai]中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195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1978年晉升為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潘承洞在解析數論研究中成績卓著,尤以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為中外數學家所贊譽。
谷超豪,1926年—2012年,浙江溫州人,數學家。1948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數學系,1959年獲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任復旦大學副校長;198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99年,擔任溫州大學校長,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吳文俊,1919年-2025年,出生于上海,數學家,1949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19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獲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數學的諸多領域,其主要成就表現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兩個領域。
蘇步青,1902年—2003年,浙江溫州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1927年畢業于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1931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后任復旦大學校長、數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名譽校 長、教授。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廣東汕頭,[bai]美籍華裔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哈佛大學數學系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196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學位,1971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在微分幾何、拓撲學、數學物理等領域的重要貢獻者。

張益唐,1955年出生于上海,華裔數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于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系;1992年獲得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2025年,被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25年,任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
嚴加安,1941年出生于江蘇邗江,數學家、概率論與隨機分析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隨機分析和金融數學研究,包括概率論、鞅論、隨機分析和白噪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