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紙幣稱什么?北宋時期成都的“交子: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那么你知道中國最早的紙幣稱什么?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接下來大家不妨和小編一起深入了解吧!
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宋、金紙幣名稱之一。交子,是發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是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宋真宗(997——1022)時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發行了代替鐵錢的紙幣交子。北宋初年,當時的金、銀等貨幣過于沉重,四川用鐵錢,體重值小,1000個大錢重25斤,買1匹絹需90斤到上百斤的鐵錢,流通極為不便。而四川的成都為繁華的商業性城市,貨幣的需求量因商業的發展而增加。于是,16家經濟勢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聯合發行了交子,代替鐵錢流通。兌現時每貫須扣除30錢。成都16戶富商為印造發行并經營銅錢與交子的兌換業務而開設交子鋪,開民間金融之先聲。他們每歲在絲蠶米麥將熟之時,用同一色紙印造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們特別是商人肩挑車載鐵錢到處奔波之苦,偏離了商品的交換。
“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樹木、人物等圖案,還有簽押作為暗記。交子可以兌換現錢,也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鋪兌換現錢時,須交一定數量的傭金。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后來,由于交子鋪的富商挪用吞沒現錢,交子的兌換不能保證,常引起爭訟,官府遂禁止商人發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發行交子。
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制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并在各地設分鋪。由于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后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并不會危及交子信譽,于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成為了真正的紙幣。
隨著交子影響的逐步擴大,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到了元代,進一步完善了紙幣制度。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后,發現了元代使用的紙幣,于1298年撰寫的《馬可波羅記》中,詳細介紹了中國紙幣印制工藝和發行流通的情況。從此,歐洲人了解了紙幣。美國學者羅波特·坦普爾說:“最早的歐洲紙幣是受中國的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著名的傳世北宋“交子”鈔版已被日本人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