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名醫是誰:扁鵲、孫思邈均上榜:雖然現在西醫大行其道,中醫已是漸漸的沒落了,但是在西醫出現以前,中醫盛行了幾千年,一定也有他的可取之處,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許多的
雖然現在西醫大行其道,中醫已是漸漸的沒落了,但是在西醫出現以前,中醫盛行了幾千年,一定也有他的可取之處,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許多的名醫。下面跟巴拉排行榜網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古代四大名醫是誰?現在巴拉排行榜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古代四大名醫分別是戰國時的扁鵲、唐朝的孫思邈、東漢時的張仲景和明代的李時珍,每個醫治病人的方法各有特長,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一起往下看!
扁鵲是秦越人,姬姓,秦氏,名為越人。[bai]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被人稱為華夏醫祖。扁鵲小的時候跟隨長桑君學習醫術,非常善于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扁鵲最精通的科目是內、外、婦、兒、五官。后來在咸陽遭到秦太醫李醯妒忌而被殺害。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中醫學之先河。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均佚。相傳《難經》亦為扁鵲所著。
孫思邈是哪個朝代的人?他是唐朝人,被后世尊稱為藥王,對內科、婦科、兒科、外科、五官科都有研究,同時對針灸術也有研究,是一個較為全面的醫生。孫思邈用一生的醫學經驗,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這兩本書較為全面的總結了自上古至唐朝期間的醫療經驗以及藥物學知識,豐富了我國醫學內容。他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圣。張仲景的家族中人很多人就是死于傷寒,所以張仲景立志學醫終身都在研究傷寒病。他寫的《傷寒雜病論》、確立的六經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后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在中國歷史上張仲景是最杰出的醫學家之一。
李時珍是明代的著名醫藥學家,后世人將李時珍尊為藥圣。李時珍從1565年起,就先后到武當山、廬山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一共參考了925種歷代的醫藥書籍,一共花費了27年的時間,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本草綱目》當中對于脈學和奇經八脈也有研究,對后世的醫學和博物學研究影響深遠。此外還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巨著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