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十大科學家,誰排名第一:1、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恒星,創制了
1、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恒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2、張仲景(公元150 —219 )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后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醫圣"
3、祖沖之(429 -500 ),字文遠,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л)值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他提出約率22/7和密率355 /113 ,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推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81日,誤差只有50秒左右。
4、酈道元(446或472 -527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完成《水經注》這一地理巨著。本書共四十卷,記述了1252條河流的發源地點、流經地區、支渠分布、古河道變遷等情況,同時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資料,以及城郭、風俗、土產、人物等。
5、孫思邈(581-682年享年101歲)是隋唐之際著名醫學家。是陜西耀縣孫家塬村人,多歲時寫成杰出的醫學著作《備急千金要方》。又在百歲高齡的時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書。

6、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學家杭州錢塘人。沈括的科學貢獻遍及天文、數學、物理、地質、氣象、生物、醫學等各領域。在數學上,他發明了“隙積術”和“會圓術”,“隙積術”比國外計算高階等差級數的公式早500多年,“會圓術”是我國球面三角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現象,比哥倫布1492年橫渡大西洋時“首次”發現磁偏角現象要早400年。
7、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順德邢臺人。元代天文學家,水利專家。先后制造了簡儀、高表、仰儀、正方案等近20種天文儀器,在當時世界上也處于領先地位。大大提高了觀測精度,對元、明時期天文研究的影響極為深遠,郭守敬曾領導開展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郭守敬根據觀測的結果,于公元1280年3月,制訂了部準確精密的新歷法《授時歷》。這部新歷法設定一年為365.2425天,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運行時間只差26秒。
8、李時珍(1518-1593)明代醫學家和藥學家。字東壁,號瀕湖,蘄州(今湖北蘄春)人。經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本草綱目》。
9、徐光啟(1562-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謚文定。上海徐家匯(今屬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學家,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介紹到中國,終生從事研究天文、歷法、水利、測量、數學、農學,較早接觸并容納西方文化,有《農政全書入《崇禎歷書》和《幾何原本》等著譯,可謂我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
10、宋應星(公元1587—約1666年),字長庚,南昌奉新北鄉(今宋埠鄉)人。中國明朝著名科學家、詩人。著有《天工開物》。。此書幾乎論述了工農業所有部門的技術,反映了我國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許多生產技術和經驗,對研究明代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具有很高的價值,被歐洲學者稱為“技術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