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古老的露天大佛:蒙山大佛距今有1400多年:在古代社會中佛教文化盛行,人們會修建或開鑿很多古老的佛像,各地都有一些古老的佛像對外開放,下面就和巴拉排行榜網小編一起看下世界最
在古代社會中佛教文化盛行,人們會修建或開鑿很多古老的佛像,各地都有一些古老的佛像對外開放,下面就和巴拉排行榜網小編一起看下世界最古老的露天大佛是位于太原市的蒙山大佛,這尊佛像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比樂山大佛早了162年,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bai]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建成于北齊時的公元551年,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元代以后,蒙山大佛神秘“失蹤”。直至六百多年后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才被山西太原當地一個叫王劍霓的老人發現。在查閱了半個世紀的資料,尋探了幾十年的佛蹤后,終于在一個山環水繞、風光秀麗的山凹里覓得大佛的身跡。
佛像高200尺(66.66米)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蒙山大佛比云岡石窟最高的佛像高近46米,比中外馳名的四川樂山大佛早162年,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比已炸毀的西方公認“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10米,時間還要久遠100多年。

可以斷定的是,在1500多年前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下,開鑿這樣一座氣勢恢弘的摩崖石刻佛像,應該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那么,北齊的統治者為何要傾舉國之力來開鑿這樣一座石佛呢?統治者為了使臣民俯首貼耳,而坐擁天下;學士們為了營造精神家園,寄情山水;老百姓為了尋找訴求、期待安慰,于是大佛成為時代共同的偶像。
當年武則天曾專門為大佛制作了碩大的袈裟,可見其興盛,然而隨著朝代的更替,飽受戰火摧毀和自然侵蝕的大佛在元末時佛頭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間。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
大佛的頭部已經遺失了,露出的高高的胸部,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達數十米,現在看到的整個佛身是后來挖土漏出來的。蒙山大佛與樂山大佛、巴米揚大佛齊名,并根據三者的高度關系認為將蒙山大佛稱為世界第二大石佛。
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新修的佛頭高12米,直徑8米,重140噸左右,風格參考了當地出土的北齊佛像。加固佛身時共計灌漿450噸以上。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免費開放。2025年8月10日,大佛景區改制后門票價格正式開啟每張70元。
蒙山大佛所在地作為太原地區的第一古代名剎,不但是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而且是世界佛教界繁衍最廣、信徒最多的一個派別——凈土宗的早期道場,修復后的蒙山大佛,吸引全世界的佛教徒來太原朝拜,吸引更多的文人騷客來太原參拜。
日本人,韓國人及東南華人都將蒙山大佛稱為交城山蒙山大佛,尤其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認為其是歷史悠久居中國佛像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