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藥企排行榜:強生位居第一:截至5月底,上市公司2025年報基本披露完畢,根據2025年總營業收入排名的中國上市公司500強榜單也新鮮出爐,但在500強中,
截至5月底,上市公司2025年報基本披露完畢,根據2025年總營業收入排名的中國上市公司500強榜單也新鮮出爐,但在500強中,醫藥企業卻顯得黯然失色。無論如何,相比動輒過百年的跨國藥企,我國在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的制藥企業發展是非常迅速的,我們雖然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但是和跨國巨頭的距離正在逐步縮小。
強生作為一家涵蓋制藥、醫療保健和醫療設備等業務的醫療保健巨頭,多年以來,其在抗腫瘤藥物和免疫類藥物銷售增長推動下,制藥部門的業績表現要優于其他業務。

其制藥板塊2025年總收入達455.72億美元,其中,抗腫瘤領域首次突破百億美元規模,達到124億美元,自身免疫疾病治療藥物領域151億美元,心血管&代治療藥物領域為49億美元。具體到產品上,主要來自于Stelara(烏司奴單抗)、Tremfya(古塞奇尤單抗)、Darzalex(達雷妥尤單抗)、Erleada(阿帕他胺)、Imbruvica(依布替尼)等幾款重磅產品的助推。
在免疫疾病領域,2025年,烏司奴單抗銷售額達到77億美元,同比增長21%,無疑已經成為強生該疾病治療領域絕對的營收主力,作為全球首個獲批的白介素23(IL-23)抑制劑,Tremfya(古塞奇尤單抗)取得業績同樣亮眼,其2025年的銷售收入則達到13.47億美元,同比增長33.2%,2025年4月,古塞奇尤單抗(在中國的商品名為特諾雅)在中國獲批上市,用于適合系統性治療的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成人患者。
位居第二的羅氏2025年的制藥業務收入為445.32億瑞士法郎,同比下滑2%,其腫瘤業務收入為233.23億瑞士法郎,同比下滑10%,導致下滑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源于其三大重磅藥物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利妥昔單抗均受到了生物類似藥的沖擊,三者分別下跌38%、29%、35%,累計縮水66億瑞士法郎。
不過羅氏腫瘤管線中其他藥物已開始展現市場潛力。癌癥藥物阿替利珠單抗全球銷售額達到27.38億瑞士法郎,增幅55%;乳腺癌藥物帕妥珠單抗銷售額達到38.83億瑞士法郎,增幅18%,其中中國市場是其主要的增長動力;乳腺癌藥物恩美曲妥珠單抗銷售額達到17.45億瑞士法郎,增幅55%。此外,ALK抑制劑艾樂替尼在2025年也實現40%增長,達到11.60億瑞士法郎,“不限癌種”抗癌藥恩曲替尼也正處于市場滲透的階段。
其次是:默沙東(480億美元)、艾伯維(458億美元)、葛蘭素史克(437.7億美元)、百時美施貴寶(425.2億美元)、輝瑞(419億美元)、賽諾菲(410.8億美元)、武田(292.5億美元)、阿斯利康(266.17億美元)、拜耳(257.1億美元)、安進(254.24億美元)、吉利德(246.89億美元)、禮來(245.4億美元)、勃林格殷格翰(229.28億美元)、諾和諾德(194.11億美元)、梯瓦(166.6億美元)、渤健(134.4億美元)、安斯泰來(115.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