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拖地,一個倒袖。
1930s是曳地旗袍的絕世之美,1920s旗袍的袖子都是倒大袖樣式。
這種在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盛行長至腳面的長旗袍,后來旗袍款式起起落落,曳地旗袍卻一直被保留,也成為了人們對旗袍的重要印象。
30年代的旗袍,袖子有長有短,袖子長的屬于早期,袖子短的很可能是后期,40年代的旗袍越來越短,圖案卻越來越艷麗。
款式結構有四大特征:
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
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
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
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
滿式唐裝

外套(男):立領、對襟,領口與門襟止口處用鑲色料滾邊;前衣片二片不收省不打摺、前門襟處釘一排七粒葡萄紐扣,后衣片二片、背縫拼縫,二片袖裝袖,肩部處內裝墊肩,左右擺縫處開擺叉。
外套(女):立領、對襟,袖口、領口和門襟止口處用鑲色料滾邊;前衣片二片收腰省打胸摺、前門襟處釘一排六粒葡萄紐扣,后衣片二片收腰省、背縫拼縫,二片袖裝袖,肩部處內裝墊肩,左右擺縫處開擺叉。
(馬褂改良而來)滿式唐裝
襯衫(男):立領、對襟;前衣片二片、左胸袋一只;前門襟處釘九粒蜻蜓紐扣排列成三個“王”字,后衣片一片、肩部二層幅勢,一片袖長袖,寬袖口訂三粒蜻蜓紐扣排列成一個“王”字。
襯衫(女):立領、對襟;袖口、領口與門襟止口處用鑲色料嵌線;前衣片二 片收腰省打胸摺、前門襟處釘五粒蜻蜓紐扣;后衣片一片收腰省、一片袖短袖。
面料:唐裝一般以真絲、織錦緞等為主要面料。因這些都是天然的面料,一般都會縮水,所以在選購時要詢問一下商家是否已經做過縮水處理,如果是單選面料請裁剪師制作的話,應該向其說明面料情況,以免衣服洗過之后無法再穿。購買染色面料制作唐裝時,不妨先用手摩擦一下,看看是否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