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看看食品機械行業,行業中的產品有很多,包羅了市場中以及人們生活中關于食品制作的所有機械。據了解,我國的食品機械在幾年前因科技含量和自動化程度低,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方面應用的少,滿足不了我國當時的食品企業發展的要求。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品的提高,使得科技的注入與人才的培養逐漸加大,令食品機械行業慢慢地走向了正規。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我國食品機械在國際市場上主要參與的是第二層次的競爭,依靠龐大的生產制造能力和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才贏得國際競爭中的市場地位。因此,只有在第一層次競爭和第二層次競爭中都形成較強的優勢,才能使我國機械工業國際競爭力在總體上得到提升。相比國外的科研投入水平,我國的科研投入嚴重不足,從而導致我國食品裝備行業自動化程度低,市場滿足能力差;單機產品多,成套設備少;主機多,輔機少;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高生產率的產品少;初加工設備多,深加工設備少;通用機型多,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的機型少。 產品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生產能力低、能耗高,平均能耗為發達國家的4—6倍。尤其是大型成套設備性能差距更大,國內比較先進的機型其生產能力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2左右,而我國食品裝備整體技術水平落后發達國家20年左右。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我國食品與包裝機械企業規模小,集中度分散,沒有能力投入資金開展研發工作,原始創新匱乏,共性技術供給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要健全產學研一體化的技術創新體系,要探索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構建企業與優秀的研究院所和著名的高校相結合的共性技術創新平臺,瞄準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與裝置,共同開發、共擔風險、聯合競爭、共同受益。
通過增強創新能力,提升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搞好技術標準、產品品牌、技術壁壘、技術創新、安全衛生等工作,并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發揮在線自動監控、柔性制造、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企業內部要實現信息化管理,建立以市場信息為先導,原料、加工、銷售與物流信息等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信息體系,實現各產業鏈之間信息的有效反饋和銜接。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25年中國食品機械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了解到,食品包裝機屬于密集型產業,產品附加值高、發展空間大、帶動力強,是食品工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包裝機械,每年我國食品行業都以兩位數的速度高速發展,這為食品包裝機的更深入應用帶來了商機,但由于食品包裝機械行業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造成整體產品層次較低,能生產出符合現代食品行業要求的企業并不多。很多食品生產企業被迫花高額資金購買國外產品,在與國外食品包裝機生產企業面前,我國包裝機生產企業也顯得底氣不足。
現在我國包裝機械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未來低層次產品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近年來我國機械行業通過轉變產品結構、產業集聚和專業化重組,企業競爭力和行業發展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行業規模和工業總產值不斷放大大。
食品包裝機行業要想更好更快發展,就需要制定統一的高標準,嚴格按照規范生產,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在產品更新換代、自動化技術運用、節能環保等方面全面發力,但要想在國內外市場中掌握主動權,企業要走的道路還很漫長。
向高端產業鏈靠攏參與第一層次競爭

國際生產網絡的最大特點,是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眾多供應商相互補充的基礎分工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產業的國際競爭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這類競爭處于產業鏈的高端,主導著產業的市場發展方向;第二層次,是眾多供應商在互補性分工市場上的競爭,這類競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并在競爭中培育了一大批“世界加工廠”。第一層次是知識和技術的創新型競爭,是獲得較高利益的競爭;第二層次是規模、效率、質量、成本、價格的競爭,它從屬第一層次,在競爭中獲得經濟利益較低。
多年來,中國機械工業在國際市場上主要參與的是第二層次的競爭,是依靠龐大的生產制造能力和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才贏得國際競爭中的市場地位。因此,只有在第一層次競爭和第二層次競爭中都形成較強的優勢,才能使我國機械工業國際競爭力在總體上得到提升。
做強做大機械工業就是要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形成能夠與大型跨國公司競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