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文化和旅游部從四方面發力!:光明網訊(記者 陶媛)新技術正在成為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場景、新體驗,
光明網訊(記者 陶媛)新技術正在成為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場景、新體驗,也給廣大群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體驗方式、體驗選擇。那么,新技術如何才能更好賦能文化和旅游呢?
9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張政在會上介紹,文化和旅游部門主要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聚焦優質產品供給。運用智能技術輔助創作生產,推動舞美、燈光、音響、觀演互動等集成技術及裝備攻關,培育線上線下融合展演展播、云演藝、云劇場等豐富多樣的新業態。從數字藝術展覽到舞臺上的全息投影演出,從主題街區“長安十二時辰”到沉浸式全感劇場“風起洛陽”,數字呈現、虛實結合等技術,讓觀眾感受更親切、體驗更逼真。

二是聚焦公共服務品質升級。積極引導支持科技創新項目,加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從智慧圖書館、博物館到智慧景區、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大型主題樂園,智慧元素越來越多出現在文旅場景中。“如今,線上閱讀圖書、觀看文藝演出、看展覽、聽講座、學才藝已經成為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常態。”張政介紹,在越來越多的旅游場所,游客能夠享受到無感入園、智能導覽、沉浸體驗等更便捷、更多彩、更炫酷的服務。
三是聚焦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將新技術用于陶瓷、刺繡、燈會、書畫等非遺項目,使傳統非遺煥發時代光彩。文化遺產以全新方式活起來、潮起來、火起來,吸引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主動關注和傳播,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注入新活力。例如,《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360度還原大典原貌,把國之瑰寶變成一本3D立體動畫書,用背景動畫與音效展現曲折歷史,讀者可以在線上零距離欣賞傳統紙張的精美工藝、館閣體書法的細膩筆觸,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四是聚焦市場監管監測。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對違規違法行為的智能篩查和精準識別,保障公眾文化和旅游權益。大力推動行業裝備技術提升,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讓文旅設施更舒適,讓文旅場所更安全,讓文旅市場更有序。同時,通過系列標準促進演出場所、舞臺設備、旅游景區、游樂設施等方面的規范管理,提供安全放心的服務。
張政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持續推動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項目培育,加快推動新技術在文化和旅游領域應用,積極支持圍繞數字文化服務場景、文化和旅游融合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地支撐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