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分析:2025年,受國內經濟三期疊加影響,我國經濟進入了中高速增長新常態,境內外市場需求不旺,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以下是2025
2025年,受國內經濟三期疊加影響,我國經濟進入了中高速增長新常態,境內外市場需求不旺,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以下是2025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分析。
有色金屬行業在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全行業認真貫徹高中央、國務院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開展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推進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全年有色金屬工業基本保持平穩運行。
一、2025年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
(一)產量保持平穩增長。
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為4417萬噸,同比增長7.2%,增速回落2.7個百分點。其中,精煉銅、原鋁、鉛、鋅產量分別為796萬噸、2438萬噸、422萬噸、583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3.8%、7.7%、-5.5%、7%,原鋁增幅回落2個百分點。銅材和鋁材產量分別為1784萬噸和4846萬噸,分別增長13.3%和18.6%,增幅分別回落11.7個和5.4個百分點。
(二)投資結構逐步優化。
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有色金屬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12.5億元,同比增長4.6%,增幅回落15.2個百分點。其中,鋁冶煉固定資產投資618.6億元,下降17.8%;有色加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10.7億元,同比增長15.4%。境外投資取得新進展,山東宏橋集團、山東信發集團等企業境外鋁資源開發項目開始開工建設,中信戴卡在美投資建設鋁合金車輪廠。
(三)轉型升級取得進展。
2025年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025億元,同比增長8.6%。受需求不旺以及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銅、鋁、鉛現貨年均價分別為49207元/噸、13546元/噸、13860元/噸,同比分別下降7.8%、6.9%、2.7%。行業實現利潤2053億元,同比下降1.5%。其中,常用有色金屬采選、冶煉分別實現利潤266億元和21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4%和13.7%,鋁冶煉虧損79.7億元,但有色金屬壓延加工實現利潤894億元,同比增加11.6%。
(四)外貿穩步增長。
有色金屬進出口總額1771.6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其中進口額1000.2億美元,同比下降3.2%;出口額771.6億美元,同比增長40.9%。受印尼限制原礦出口政策調整影響,鋁土礦、紅土鎳礦進口同比分別下降48.7%和33%,氧化鋁進口同比增幅為37.7%。同時,貿易摩擦有所上升,國外針對我國出口的鋁材、鋁合金輪轂等反傾銷訴訟時有發生。
(五)節能降耗水平進一步提高。
隨著節能減排技術的廣泛應用,全國鋁錠綜合交流電耗降為13596千瓦時/噸,同比下降144千瓦時/噸,節電35億千瓦時;銅、鉛、電解鋅冶煉綜合能耗分別為251.8千克標準煤/噸、430.1千克標準煤/噸、896.6千克標準煤/噸,同比分別下降16.2%、6%、1%。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行業產能過剩壓力仍大。
現有3500萬噸電解鋁產能中應淘汰的落后產能已不多,缺乏競爭力企業關停過程中涉及地方稅收、人員安置、債務化解、上下游產業等一系列問題,產能退出渠道不暢,電解鋁產能過剩壓力仍較大。同時其它品種冶煉產能及中低檔加工產能過剩也比較嚴重。
(二)企業成本壓力不斷增加。
由于電力體制原因,煤炭價格下跌帶來的發電成本下降難以傳導到用戶,采用網電的國有電解鋁、海綿鈦等企業虧損嚴重。銀行對企業信貸普遍收緊,企業轉而向影子銀行獲得高息貸款。2025年,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財務費用增長高達20%。印尼、贊比亞等國資源政策的調整,也影響了我國相關產業發展及企業經濟效益。
(三)創新能力仍待加強。

2013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芯片2300億美元,是進口額最大的商品,集成電路材料中70%是有色金屬,總體看,我國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品總體處于國際產業鏈中低端,產品精度、一致性、穩定性較差,部分電子、海洋工程、航空用高端有色金屬產品還依賴進口。
(四)國有企業經營普遍困難。
國企改革步伐較慢,企業發展活力亟需增強,2025年有色金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占全行業的6.5%,虧損額占全行業的67%,國有骨干企業虧損額占鋁行業凈虧損額的90%以上。
三、面臨的主要形勢及預判
202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球經濟仍處于金融危機后深度調整期,盡管美國經濟明顯復蘇,但其它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疲軟,主要新興工業體經濟增速下滑,新常態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新《環保法》的實施以及資源、環境、人工等要素成本的提高迫使有色金屬工業需盡快從規模擴張向創新驅動轉變。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動力。預計,2025年十種有色金屬生產、消費、投資將進一步緩慢增長,產品價格將延續弱勢震蕩態勢,企業經營難度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