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五常市是中國優質大米的搖籃,是公認的“米中瑰寶”。為助力這一優質農產品引入廣東市場并建立堅實的消費信任,今年9月,廣東省江門市五邑公證處攜手廣東某企業,為其核心大米產品“稻花香2號”量身定制了全程公證溯源方案。溯源團隊遠赴原產地,用法治與科技的力量,用心用情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9月13日,廣東省江門市五邑公證處的專項法律工作組遠赴五常市,啟動了國內首次由公證機構全程主導的五常大米公證溯源項目。這標志著,在一般防偽與企業自律之外,代表國家公信力的公證力量正式介入,為這片“中國金牌大米”構筑起一道堅實的法律防線。

據廣東省江門市五邑公證處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一項免費公益助農法律服務,從大米生產源頭介入,覆蓋收割、烘干、脫粒、加工到包裝的全過程,對每個關鍵環節進行實時記錄和公證存證。
公證人員借助AI公證導師系統全程指導,確保影像、數據、文書等材料符合法律規范;在檢驗環節引入AI識別技術,精準判別產品是否與原產地特征一致,有效防范惡意摻假,從而構建起一條完整、嚴謹、不可篡改的“溯源證據鏈”,并為每一件產品生成唯一的“公證溯源碼”。

消費者只需掃碼,即可查看大米從“田間到市場”的全過程記錄。同時,利用VOID防偽涂層與區塊鏈等技術實現多重防偽,確保“一物一碼、不可復制、全程可溯”。
“以AI技術賦能傳統農業,已成為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現代化升級的關鍵路徑。”公證團隊負責人說,“而公證溯源通過區塊鏈、物聯網以及AI視覺識別等技術,將生產環節數據化、可視化,讓農民種得明白,消費者買得放心。”
“人工智能在本項目中扮演著多重角色,”公證團隊負責人詳解道,“在生產端,它是‘AI公證導師’,確保流程規范、證據有效;在消費端,它又化身‘文化講解員’,通過智能客服將農產品的道地性與文化內涵精準傳遞給消費者。AI讓公證從靜態的‘見證’升級為動態的‘預警’、‘賦能’與‘溝通’。”
據悉,在江門市司法局的指導下,江門全市公證行業正系統總結此次五常大米公證溯源經驗,推動該模式向更特色農產品延伸。“未來,我們可以把這一模式擴展至新會陳皮、化州橘紅、高州荔枝等產品,幫助更多優質農產品實現品牌增值。”公證團隊負責人補充道。
文 | 記者 郭思琦 通訊員 李錦明
圖|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