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婦女都是主角!”
在剛剛落幕的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上,“她身影”在數字賽場上乘風破浪……以技能為媒,越來越多女性勇做追夢者,積極擁抱數字浪潮。這條賦能女性平等參與數字經濟的道路,正成為全球婦女發展議題的鮮活注腳。

技能好手:AI帶來數字機遇
“電子信息專業大類,我們女學生人數約占10%至20%,整體上看女性從事相關行業還是較少的。”在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副教授沈曉霞看來,數字類電子類技術更注重邏輯性,同時技術迭代發展迅速,對女性的學習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在本屆全國技能大賽上,沈曉霞代表廣東參與光電信息技術項目的比拼。沈曉霞表示,該賽項涉及設備組裝等體力活,需要在幾個小時內高強度投入,從往屆國賽和世賽上看,女性選手占比約10%,數量并不多,但女性也具有更加細膩、謹慎等獨特優勢。數字經濟時代,AI等新生產力的涌現,更加精細的分工和高效靈活的生產方式,將幫助女性彌補體力上的劣勢,帶來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
“影響大家從事數字領域的關鍵還是個人興趣。”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數字孿生應用技術項目廣東選手、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工業互聯網專業教師黃雯茜介紹,該賽項比拼虛擬模型和實體模型的虛實同步,是工業生產落地的關鍵一環。此前,她曾在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賽項中奪得銀牌。相對于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賽事,數字孿生應用技術體力考察較少,讓她看到了更多機遇。走下國賽賽場,她將帶動更多女性和她一起競逐數字技術。
“社會需要一些正向例子引導。”沈曉霞坦言,無論是航天航空“鏗鏘玫瑰”還是數字浪潮巾幗,我們需要一些改變刻板印象的案例指引。“媽媽可以做很多他們潛意識中爸爸應該做的事情,如修理電燈等電器,小孩也覺得媽媽挺厲害的。”
數字新秀:性別從不是能力的界限
在另一個維度的數字世界,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銅牌獲得者、“05后”丁佳燁的升“技”之路始于她對繪畫的熱愛。比賽要求在三天內,獨立完成從角色設計、建模、貼圖、動畫到最終引擎交互的全流程,這對選手來說,無疑是體力、腦力的巨大考驗。在學校3D數字游戲藝術競賽隊,丁佳燁和隊友們經常要訓練到凌晨一兩點。很多時候,支撐選手堅持下去的,是他們對這個數字世界相關技術的熱愛。
而一段在游戲企業的實戰經歷讓她對這個行業有了更多認識。她參與了《元夢之星》項目的部分角色設計,“蠻有成就感的”。對于未來,她規劃清晰,國賽的磨練也讓她在未來就業道路上更有底氣,“先將比賽進行下去,看自己能走到哪一步,之后想去到企業,希望自己以后可以設計出更多作品”。
數字經濟正在為她們帶來更多就業可能性。作為經濟大省、就業大省、技能大省的廣東,于10月11日在全國率先規范數字領域性別平等,支持廣大婦女在數字經濟浪潮中把握機遇、施展才華。
今年6月,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多部門印發《廣東省“技能照亮前程人才賦能產業”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方案(2025—2027年)》。廣東將實施十大專項培訓行動,數字技術是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其中,“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訓行動”明確每年開展數字技能培訓2萬人次,加速開發商務數據分析師等數字職業培訓資源,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人才活水。
“AI能拓展設計師的思維邊界,這種創新模式也獲得了市場認可。”在深圳市羅湖區水貝就業驛站,珠寶設計師王秋媛不僅學習了“AI+珠寶設計”“AI+短視頻剪輯”等課程,更擔任起水貝夜校珠寶設計基礎課程的講師,幫助更多人提升專業技能。早在2025年2月,水貝就業驛站積極探索AI技術在黃金珠寶產業的應用,開設AI珠寶設計等24個AI技能應用課程。
據最新發布的《新時代中國推進婦女全面發展的實踐與成就》白皮書顯示,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廣大婦女在數字經濟中大放異彩。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中婦女超過一半;數字貿易、電商、直播等新業態就業者中婦女約占1/3。
加“數”開疆,“技”向未來,巾幗之花正綻放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舞臺廣闊,廣大女性的前程被照亮,這座舞臺也因產業女工匠的發展愈加璀璨。
文 | 記者 周聰 通訊員 粵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