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糧食應急保障格外重要。我國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進展如何?10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羊城晚報記者就此向國家糧食和儲備局提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局長劉煥鑫表示,面對應急狀態,拿得出、供得上,是對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現實考驗。“近年來,我們堅持底線思維,扎實推進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糧食應急保供能力穩步提升。”
首先是加強糧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各地結合實際需要對預案進行動態完善。在“建預案”的同時,對“搞演練”緊抓不放,通過分層分級組織應急演練,查漏補缺完善機制,通過復盤總結實戰經驗主動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優化預案。
其次是加強糧食應急協作體系建設。組織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華中、西北、東北等7個區域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區域、省、市、縣四級糧食應急保障中心架構逐步成形,層級響應、逐級保障、小災省域內自救、大災區域協同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更加健全。
第三是加強糧食應急企業體系建設。本著優中選優、動態更新的原則,選定一批大型糧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業作為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省一級也確定相應的企業,加大政策支持,統籌調度企業資源,激發企業社會責任擔當,推動糧食應急保障企業做到響應迅速、運轉高效、保障有力。
劉煥鑫表示,總的來看,“十四五”時期我國糧食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36個大中城市,成品糧油儲備持續保障15天以上市場供應量,其他城市也保有一定數量的成品糧油儲備。

建立了一套加工和供應的體系,除了成品糧以外,原糧現在庫里非常充足,可以現加工來保障。各級糧食應急加工企業由5448家增加到6872家,增長了26%;糧油應急日加工能力由120萬噸增加到178萬噸,增長48%,一天加工量夠兩天吃。
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由4.3萬家增加到5.9萬家,增長37%;依托這些網點,成品糧油應急日供應能力由106萬噸增加到167萬噸,增長57%。
“這組數字能夠反映出我們的應急保障能力是非常強的,可以讓老百姓放心。”劉煥鑫提到,在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強化糧食應急保障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始終緊抓不放。下一步,將持續在打基礎、提能力、強支撐上下更大的功夫,不斷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持續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更好守護國家糧食安全。
文、視頻 | 記者 王莉 宋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