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10月15日,第13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將開幕,參展規模再創新高。其中,來自217個出口市場的20.7萬名采購商預登記,環比增長14.1%。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即將成為全球最大單體機場的廣州白云機場,不少第一次到訪廣交會的外國客商由此絲滑入境,落地后即可辦理廣交會證件等,暢享“航空+展會”系列便捷服務。
外國客商為何一定要親身實地參加廣交會?進入廣交會“新手村”后,他們有何新鮮感受?有何新期待?
為何“不遠萬里也要來”?
看世界、嘆文化、找商機
“這是我第一次來廣交會。我想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尤其是中國有多大。”新加坡客商亞歷克斯將廣交會視為“通往世界的大門”。首次參會的他聚焦電子信息產品和硬件,希望借此拓寬視野。
“廣交會上展品萬物云集,可按興趣自由探索。”亞歷克斯表示,工作之余,他還會去參觀李小龍故居,去那里喝杯茶,體驗嶺南文化。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阿黛麗從事服裝行業,第一次來廣交會瞄準的就是中國的服裝產品。“中國制造是最好的,全球80%的服裝都是中國制造。中國的服裝品類豐富,質量過硬,所以我們選擇與中國做生意。”她還透露,“一些大的服裝品牌也會在廣交會上采購服裝,之后加上自己的品牌標識,再在本國銷售。”

“廣交會就是找供應商和供應鏈的地方。”剛下飛機、經歷長途飛行的喀麥隆采購商杰克遜·塔爾坎面帶微笑,直言“不遠萬里也值得”。
“廣交會是尋找供應商的核心平臺,面對面交流至關重要。”塔爾坎從事家電貿易,第一次來中國就是今年夏天,走訪青島的海爾工廠。這次第二次來中國就計劃在本屆廣交會上繼續深化合作,同時拜訪更多的家電廠商,打開中國冰箱、彩電等“拳頭”家電產品銷往喀麥隆的渠道。“實地探廠能夯實信任,面對面、直接交流,對雙方都有好處。”

新手們要怎樣“淘寶”?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機遇”
“廣州好火熱,看起來超級贊。”俄羅斯客商斯坦和雙胞胎兄弟一起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參加廣交會。身為e人、性格外向的斯坦從莫斯科飛到廣州,剛下飛機就能量滿滿。“我們關注汽車配件和新能源汽車,既為生意,也想自購中國新能源車。”他說。

首次參會的薩米爾來自加拿大,他直言此行希望收獲驚喜:“我想在這里看到最前沿的科技,想了解我未曾知悉的產品。我們都知道‘中國制造’的質量,所以迫不及待來‘淘寶’。”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客商薩倫也表示,第一次來廣交會,是因為這里為全球商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商機對接平臺。
“這是我剛剛辦好的廣交會采購商證件。”來自阿塞拜疆的安納托利一邊展示手中的證件,一邊向記者分享道,“我知道廣交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展會之一。”
安納托利的主要采購品類是舞臺設備,包括音響和燈光設備。“我與中國有超過10年的業務往來,尤其是和廣州的許多工廠合作。”他補充道,“我合作的工廠里,約19%都在廣州,10%在佛山。阿塞拜疆的消費者也很喜歡中國產品,質量好。”

“廣交會是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新加坡客商Alex Teng的感言,或許正說出了這場萬商云集大會的本質。
在“新手村”初體驗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機遇”,俄羅斯客商帶著新能源車夢而來,喀麥隆商人堅定“再遠也要來”,中國制造的門檻早已從“價格優勢”邁向“價值共贏”。
一扇門,開啟的是全球商機;一條路,通向的是開放未來。
廣交會的“新手村”,正在迎接八方來客。
文|記者 王丹陽 古司祺 劉泳希 趙鵬 實習生 洪琪翔
圖|記者 王子桐 劉泳希 麥宇恒 余梓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