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共同簽署《關于聯合懲戒惡意注銷行為 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的工作備忘錄》(下稱《備忘錄》),并發布典型案例。
此次聯動聚焦企業“虛假清算”“惡意注銷”亂象,創新構建“前端預防+中端發現+末端懲戒”全鏈條共治機制,通過法律告知介入、信息共享阻斷、行政司法雙重追責等舉措,破解司法程序空轉、債權人權益受損難題,為廣州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筑牢市場誠信生態按下“加速鍵”。
打出組合拳,聚焦糾紛源頭治理與失信懲戒
近年來,伴隨我國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廣州通過優化市場退出配套措施、簡化注銷手續,讓債務清晰、確有退出需求的企業高效離場,顯著提升社會資源利用效率。
但改革便利也被部分企業濫用——在涉企案件訴訟、執行階段,通過“虛假清算”“惡意注銷”逃避責任,既擾亂市場登記秩序、空耗司法資源,更損害債權人合法權益,動搖市場交易誠信根基。

對此,市法院與市市場監管局主動聯動,以“信息共享、線索移送、程序銜接、協同整治”的組合拳,聚焦糾紛源頭治理與失信懲戒,精準破解這一難題。
全鏈條機制 ,嚴懲惡意注銷
發布會上,雙方共同簽署《備忘錄》,針對在審、在執、在破案件中的惡意注銷行為,構建“前端預防+中端發現+末端懲戒”多元共治體系:
前端預防方面,依托“法律告知+法治宣傳”雙機制,制定法院、市監局專屬法律告知示范文本,在風險高發端口提前介入,最大程度減少訴訟中因主體惡意注銷導致的“程序空轉”。
中端發現則通過“信息共享+聯動協查+雙向函告”三項舉措,打通部門信息壁壘,及時移送線索、銜接程序,對疑似惡意注銷行為發出禁止令、暫緩登記,從中間環節阻斷違法操作。
末端懲戒體現在,實施“行政撤銷+司法追責+信用懲戒”三重措施,明確懲戒對象與法律依據,通過撤銷注銷登記、追究司法責任、納入黑名單等方式,形成行政與司法協同打擊的強大震懾。
另外,兩家單位分別發布了所在系統選定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既涵蓋惡意注銷股東的責任界定、大小股東責任分配、注銷后的責任承繼等實體認定問題,也涵蓋發布“禁止注銷令”、撤銷行政許可等程序性問題,進一步向社會釋放法院和市場監管部門堅定維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明確信號。
文、圖︱記者 黎秋玲 通訊員 謝君源 成宇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