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24號臺風“海神”要來了!據(jù)@中國天氣,目前,太平洋深處有個臺風胚胎96W在發(fā)展,這個臺風胚胎發(fā)展時間很長、潛力很大。
據(jù)@中央氣象臺 中期預(yù)報,17日前后,西北太平洋面還將可能生成一個臺風,并逐漸向巴士海峽到菲律賓呂宋島以東海域靠近。

不過因為有冷空氣+副熱帶高壓影響,可能這個臺風胚胎在海上轉(zhuǎn)著轉(zhuǎn)著就消散了,也可能快過冷空氣到來的速度,靠近并影響我國。時效較遠,繼續(xù)保持關(guān)注。
本周六起冷空氣將影響廣東!據(jù)@中國天氣,14日夜間開始,一股較強冷空氣將逐漸影響我國大部,對南方的影響將出現(xiàn)在18日以后。據(jù)@廣東天氣,預(yù)計18-20日將有一股中等強度冷空氣到貨,并有可能影響全省的溫度,帶來降溫。


廣東省氣象臺預(yù)計,15-16日,粵西和粵北市縣多云間陰天,有分散(雷)陣雨,其余市縣多云,局部有(雷)陣雨。最高氣溫:粵西和粵北偏北市縣29~32℃,其余大部市縣32~35℃。
臺風的名字怎么來的?
臺風“海神”的名字來源自中國,英文名稱:Haishen;名字意義是神話中的大海之神。
據(jù)中國氣象局科普,1997年11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第30次年度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并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確立一張新的命名表。
這張新的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亞太地區(qū)的11個成員國和3個地區(qū)分別提供10個名字,按順序分別是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每個國家或地區(qū)提供10個名字,然后按順序年復(fù)一年地循環(huán)重復(fù)使用。
由于國家和地區(qū)眾多,每個地方的喜好及風格都不一樣,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門。中國喜歡以神話命名,如“悟空”“電母”“海神”“風神”等。
臺風委員會提出,臺風的名字須符合以下要求:每個名稱不能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fā)音;在各成員所使用的語言中沒有不良的含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允許是商業(yè)機構(gòu)的名稱;選取的名稱應(yīng)得到臺風委員會全體成員的認可(一票否決)。以超強臺風“樺加沙”為例,作為菲律賓提交的臺風名稱,它于2021年接替因災(zāi)被除名的“海貝斯”,寓意“快速移動”,成為西北太平洋臺風家族的新成員。
臺風也會被除名,中央氣象臺正研級高工周冠博介紹,臺風被除名通常是因為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一旦某個臺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zāi)害,為了防止它與以后的臺風同名,臺風委員會成員可以申請將其從命名表中刪去,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這樣做可以避免在提起該臺風時引起混淆。被除名后空缺的名稱,由原提供國或地區(qū)重新推薦一個新的名字填補這一序列空缺。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中國天氣、@中央氣象臺、中國氣象局、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