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假期結束
2025年還剩80天
下一個假期就要到元旦啦
好消息是
節后機票價格“大跳水”
不少航線低至1-2折
適合“撿漏”錯峰出游
年假還沒用完的小伙伴
不妨安排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廣州飛多地單程票價低至百元
記者查詢多個平臺發現
節后從廣州出發
到濟南、南京等熱門城市
單程機票價格低至百元
(機票價格實時浮動,具體以平臺實際價格為準)



前往上海、武漢、長沙等地
單程機票價格
最低兩百余元


前往溫州、宜昌等地
往返機票價格
僅需400元出頭

廣州飛多地機票降幅達80%以上
如10月27日
廣州飛白山
單程價格跌至509元
降幅達81%

此外
廣州飛上海、哈爾濱的機票價格
降幅也均達到了70%以上

廣州飛北京、天津、沈陽等地
票價降幅也達到了70%以上

廣州出境游機票價格也有下降
出境游方面
機票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價
廣州出發前往曼谷、河內、清邁
胡志明市等旅游地區的最低票價
都在400元上下

廣州出發前往
大阪、檳城等地的最低票價
在500元左右


最近你有“錯峰游”的打算嗎?
準備去哪里?
票價那么低,航空公司能賺錢嗎?
面對著這些遠低于高鐵票價甚至接近“白菜價”的機票,人們不禁疑惑:航空公司難道在做慈善?一張機票的成本都不止這些,為何能賣到如此低價?
首先,機票價格是最符合經濟學定價邏輯的市場之一,航空公司通過價格歧視與差異化定價實現利潤最大化。機票價格的形成,是一個復雜且高度市場化的過程,堪稱最符合經濟學定價理論的市場范例之一。航空公司作為市場主體,其核心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價格歧視這一經濟學策略在機票定價中被廣泛運用。價格歧視,通俗來講,就是針對不同的消費者群體或購買情境,設定不同的價格,以充分挖掘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
在機票定價領域,航空公司運用多種方式實施價格歧視。例如,通過設置不同的艙位等級,頭等艙、商務艙和經濟艙的價格差異顯著,為不同消費層次的乘客提供多樣化選擇。同時,依據乘客的出行時間偏好,將機票劃分為旺季高價票與淡季低價票。對于那些提前預訂的 “早鳥” 乘客,航空公司往往給予一定的價格優惠,而臨近起飛日期購買機票的乘客,則需支付更高的價格。這種差異化定價策略,使得航空公司能夠將同一航班的機票,以不同價格出售給具有不同支付意愿和需求特點的消費者,從而有效提高航班的整體收益。
其次,機票的航程往返因素往往會影響關聯航程的價格。航空運輸具有雙向性,即一個完整的航程包括去程和回程。在實際運營中,由于目的地吸引力、節假日安排、商務活動等因素,去程和回程的客流量往往存在顯著差異。當某一航程的回程客流量遠大于去程時,航空公司面臨著去程座位空置的風險,這將直接導致資源浪費和收入減少。
為了平衡航程兩端的客流量,航空公司會采取“填艙”策略,即通過降低去程票價來吸引更多旅客。在這種情況下,20元機票可能成為航空公司吸引去程旅客的“誘餌”,旨在確保航班在去程時也能達到較高的客座率,從而最大化整體收益。這種策略不僅有助于減少座位空置,還能通過增加旅客流量帶動機場餐飲、購物等附屬服務的消費,進一步增加航空公司的非票收入。
第三,航空公司的利潤需要進行周期性的考量。航空公司的經營業績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征,旅游旺季和淡季的利潤水平相差懸殊。在旅游旺季,人們出行需求旺盛,機票供不應求,航空公司可以輕松提高機票價格,獲取豐厚的利潤。例如,春節、國慶等節假日期間,以及旅游目的地的黃金旅游季節,熱門航線的機票價格往往會大幅上漲,且一票難求。
然而,一旦進入旅游淡季,市場需求急劇萎縮,航空公司面臨著航班客座率低下的困境。此時,雖然運營某些航線可能無法實現盈利,但航空公司仍需謹慎考慮是否繼續維持這些航線的運營。開設一條新航線需要投入巨大的沉沒成本,包括航線申請、市場調研、飛機調配、人員培訓等方面的費用。如果僅僅因為淡季暫時的虧損就停止航線運營,那么在未來旺季到來時,重新恢復航線的成本將更高,且可能會失去市場份額。
因此,為了維護航線網絡的穩定性和市場競爭力,航空公司在淡季通常會采取積極的營銷策略,其中以極低價機票吸引乘客便是常見手段之一。通過推出超低折扣的機票,吸引那些對價格敏感的休閑旅客和潛在出行者,盡可能提高航班的客座率,減少固定成本的浪費。雖然每張機票的利潤微薄甚至為負,但只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覆蓋變動成本,對于航空公司來說,就比航班空轉更為劃算。
第四,邊際成本因素也在影響著整個機票市場的價格體系。還有一種情況也很容易出現,這就是在淡季中,這個航班的高價票已經足夠覆蓋成本了,這個時候每多賣出一張票,航空公司都是利潤,這個的情況下,超低價也就很容易出現。實際上,在同一架次上可能存在多種票價類型并存的現象。高端商務旅客愿意支付高額溢價購買全價票以確保行程確定性和服務質量,他們的付款足以支撐整班飛機的基礎運營成本。在此基礎上,剩余座位的銷售幾乎全部轉化為純利潤。
于是我們看到,在同一趟航班上既有售價數千元的豪華頭等艙席位,也有幾十元的特價經濟艙座位。這種分層定價模式充分利用了市場需求彈性的不同層次,既滿足了高凈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又通過低價傾銷吸引了價格敏感型旅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飛機利用率和企業盈利能力。特別是在旅游淡季,當高端客源相對穩定時,釋放低價信號成為清理庫存的有效方式。
因此,超低價的機票出現并不是什么特別的事情,正所謂買的不如賣的精,航空公司可不會單純的賠本賺吆喝,每一張機票的背后都有航空公司非常精細化的測算與考量。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廣州日報、福州晚報、大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