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臺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又“作妖”了,在所謂的“雙十”講話中,宣稱2026年度防務預算,將按照北約標準,超過GDP3%;并且會在2030年前,達到GDP的5%,而耗費巨資的用途之一,則是打造所謂“臺灣之盾”。
“臺灣之盾”是什么鬼?
有島內軍事專家聲稱,“臺灣之盾”延伸自以色列“鐵穹”和美國“金穹”防空系統,整合臺軍的“愛國者”、“天弓”以及不久前剛剛展出的“強弓”防空導彈,加上自研的激光系統,具有從高空到超低空的全面防空能力,不僅能確保臺灣空防安全,還能提振軍工產業,拉動臺灣經濟發展。但有島內評論說了大實話:此前從沒聽說過這個詞,臺灣防務部門9日公布的“年度防務報告書”中,都沒有提到這個詞,賴清德10日突然拋出個“臺灣之盾”,不但老百姓錯愕不解,連防務部門都摸不著頭腦。
實際上,這就是賴清德慣用的“臺獨”謊言與騙術。
賴清德當局提高軍費,不是因為臺灣需要,而是因為美國發話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在選舉期間隨口說了一句,臺灣地區軍費應提高到GDP的10%。10月7日,五角大樓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部長約翰·諾發話,聲稱“強烈支持”總統特朗普關于臺灣當局防務開支應達到GDP的10%的主張,美國需要確保“盟友和伙伴花更多的錢,承擔更多責任”。

美國人一發話,賴清德當局馬上俯首恭聽,立馬先將2026年度防務預算提升到北約標準,2030年再提升到GDP的5%,然后再往10%的目標努力……這副卑躬屈膝的媚態,讓島內輿論大呼離譜,有評論算過賬:臺灣地區2025年GDP大約26.5萬億元新臺幣,如果拿出10%充當軍費,將占到預算總支出的84%。如果真到了這一天,扣完軍費,剩下的錢連給老百姓支付醫保都不夠。當初日本在二戰中打到投降前的最后一年,軍費占預算的比例差不多也就這樣。美國人要求的指標,“連軍國主義都做不到”,但賴清德準備做!
回顧一下,賴清德自上任一年來媚美賣臺的種種行徑:面對美國關稅霸凌,他只管卑躬屈膝,結果“20+N”關稅讓臺灣輸美產品實際稅率大幅提高,紡織、鋼鐵、機床等基礎產業深受沖擊;他主動提出臺積電擴大對美投資,把臺積電變“美積電”,進一步削弱了臺灣經濟發展的自有動能;同時不計民生死活,大肆采購美國軍火,預計金額高達4800億新臺幣……如今,這高調宣稱的提高防務預算,打造所謂“臺灣之盾”,到底是為了賴清德自詡的“變局中奮起的新臺灣”,還是在向洋主子“交保護費”、“遞投名狀”?
為了“臺獨”的政治私利,賴清德當局不惜犧牲島內民眾福祉、對美國言聽計從,臺上高喊著“維護和平”、“守護家園”的口號,實際行動上卻在窮兵黷武、“備戰謀獨”,任由外部勢力予取予求,把臺灣以及臺灣人民推向兵兇戰危的險境。對此,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時指出,賴清德的講話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再次暴露其冥頑不化的“麻煩制造者”、“危險制造者”、“戰爭制造者”本性。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就是臺海真正的現狀。
正如10月10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在回答記者提問“臺灣自制的‘海鯤’號潛艇建造遇到難題,可能無法按期交付”時所說的,“臺獨”武裝花巨資組裝拼湊所謂“自制潛艇”,在解放軍面前不堪一擊,完全是自不量力,最終只會自取滅亡。

其實自不量力的,何止是一艘潛艇?
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任何破壞國家統一、分裂國家的活動,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看看駛過天安門的鋼鐵洪流、威武導彈,賴清德的“臺灣之盾”,在解放軍面前同樣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