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6日新制服裙裝驚艷亮相后,山東航空于近日迎來新一輪形象煥新——全新“青未了”空勤制服全面啟用,覆蓋飛行員、乘務員、安全員崗位。
此次革新遠不止于外觀升級,更深度融合中國傳統文化、齊魯地域特色與泰山精神內涵,契合當代民航美學,兼顧實用功能與工藝創新,為空勤團隊量身打造兼具專業與美感的職業形象。

女乘務員可自由選擇裙裝或褲裝,全面換穿平底鞋,提供十余種搭配組合,適應不同航線、氣候與個人偏好,實現“各美其美”。過膝裙長兼顧優雅與便捷,平底鞋有效緩解高空作業疲勞,大衣均配羽絨內膽,實現溫暖與風度并存。

此前,新華報業交匯點新聞評論稱,平底鞋、褲裝帶來的不僅是舒適,更是安全保障。況且,決定空乘職業形象的,應是良好的服務、溝通和保障能力。民航作為主要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具備公共服務屬性,這意味著空乘人員也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航司推動職業著裝變革,一方面,可以讓廣大旅客重新認識到空乘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及差異性;另一方面,這種基于實際工作場景的調整,讓服務者得以卸下“美麗負擔”,反而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務質量上。從這個角度看,鞋服之變,變的不僅僅是外在形象,更是人文關懷在職場中的延伸,是職業評價向服務本質的回歸。
從高跟鞋到平底鞋,也是公眾參與推動的進步。事實上,這一年來,不少國內民航的制服都有新變化。去年8月,湖南航空率先推行乘務員穿平底鞋執飛航班。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也都紛紛拋棄了高跟鞋。
2024年,民航局發布的《客艙運行管理》里也寫道:“在飛機滑行開始至飛機到達目的地旅客下機結束,客艙乘務員不應穿高跟鞋。”越來越多乘客開始關注服務者的真實狀態,“好看”不再是評價服務的首要標準。轉變背后,其實是社會對職業價值認知的升級:職業尊嚴從不源于刻板的外在規訓,而在于對勞動者真實需求的尊重。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自大眾日報、中國民航報、新華報業交匯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