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國家對新疆實施小麥良種補貼政策以來,先后出臺實施了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并且不斷擴大補貼品種、范圍和規模,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確保了新疆糧食安全。
成效通過政策拉動,增加了糧食面積。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實施,極大地激發了新疆廣大農民的種糧熱情,播種面積由2025年的1471.46萬畝增加到2025年的2474.95萬畝,增加68.2%,其中小麥播種面積由2025年的761.84萬畝增加到2025年的1316.96萬畝,增加72.87%。尤其是2025年,新疆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817.59萬畝,較上年增加500.89萬畝,創十年新高,全面實現了新疆糧食生產恢復性增長目標。
通過政策拉動,增加了糧食產量。新疆充分依托支農惠農政策,大力實施良種良法配套,加大核心技術推廣與示范,加強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小麥栽培技術水平,促進了小麥單產水平的提高。據統計公布數據,2025年新疆糧食總產達1022.85萬噸,較2025年的877.21萬噸增加了145.64萬噸,增幅16.6%。其中,小麥總產達445.24萬噸,較2025年增加44.53萬噸,增幅11.1%。2025年,預計全區小麥總產將達645萬噸,較上年增加198萬噸,增長44.3%,占全國夏糧增產總量的82%,為新疆糧食安全、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動了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各項支農惠農補貼政策的實施,有力促進了新疆小麥、玉米、水稻等優勢產業帶的形成,使糧食種植逐步向41個主產縣市集中,基本做到了“五個統一”,即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購加工儲藏,從而大大提高了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和龍頭企業訂單生產的積極性。
做法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為保證各項補貼的順利實施,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下設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實施中的綜合協調、方案制定、監督管理等,各地州、縣市也相應成立領導小組。同時,新疆還通過召開工作會議、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相關人員政策水平、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
廣泛宣傳,政策引導。新疆各級農業部門采用印發通告、廣播、電視、墻報公示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國家補貼政策,廣泛宣傳良種良法。讓農民明白和了解國家、自治區扶持糧食生產各項優惠政策,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全面提高新疆糧食生產綜合能力。
狠抓培訓,落實技術。各地充分依托補貼項目,狠抓技術培訓,大力推廣落實糧食高產配套栽培技術,采取舉辦培訓班、技術服務、發明白卡等多種形式,大幅提高了農民種植水平。
加強督導,規范實施。新疆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實行責任層層分解,明確責任,建立由管理人員和專家組成的督導檢查組,加強實施中的全程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項目順利健康實施提供保障。同時,各地(州、市)嚴格按照要求設立專賬,專人管理補貼資金,做到了賬目清楚,管理規范。
更多糧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糧食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