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引黃灌區冬麥推廣種植面積上世紀末還不足1萬畝,今年全區冬小麥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日前,自治區政府參事、農業專家崔永慶、張維智、馬利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冬小麥在寧夏引黃灌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已蓄勢待發,只要加大冬小麥種植推廣和耕作制度改革創新,使引黃灌區冬小麥生產走產業化發展之路,必將為寧夏農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寧夏小麥供需一直存在缺口,擴大冬麥種植為構建寧夏糧食安全生產體系開辟了新途徑,糧食增產效果十分顯著。幾位參事向記者列舉國營連湖農場3隊345畝冬麥示范區,其平均畝產達713公斤,最高畝產754公斤,創全區小麥單產最高紀錄。近7年來大面積推廣冬麥套種玉米,平均畝產冬麥455.2公斤、玉米565.7公斤,合計1020.8公斤,比春麥套種玉米合計畝增產158.2公斤。和春麥相比,單種冬麥畝均增收122.80元,套種玉米畝均增收73.05元;復種反季節蔬菜畝均收入1454.6元,復種油葵畝均收入490元,套種和復種青貯玉米,畝均分別收獲鮮草4.2噸、5.5噸,畝均收入400元左右。種植冬麥可使土地利用率提高39.9%,光熱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顯著提高。
冬麥可以提前春灌,避開用水高峰期,此外形成的地表土壤覆蓋,保水、保土、防風沙,能改善景觀和農田生態環境。能避災減災,有利于引黃灌區小麥高產穩產。參事們特別強調說,加大引黃灌區冬小麥種植推廣力度不僅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寧夏實現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的重要措施。
更多冬麥種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冬麥種植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