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凈化是一個新的行業,它是隨著食品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而產生的。農藥、激素、抗生素、膨大劑、防腐劑、增色劑等與食品如影隨形,影響著消費者的健康。能否在食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道過濾屏障,像過濾水一樣的過濾食品?食品凈化行業應運而生,擔當起嚴把食品入口前最后一道關的重任。
清洗不當造成二次污染
我國有1500多種農藥,每年使用量130萬噸,占世界農藥總量的三分之一。農藥污染對人體的最大影響就是長期微量食入后的慢性中毒——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癥狀,但長期殘留累積在體內的農藥可以誘發基因產生突變,致使癌變、畸形的比例和可能性異常提高,對人體內的酶和生殖系統尤其是男性生殖系統構成嚴重影響。
對此,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教授介紹說:“從農田到餐桌有許多環節可能造成污染,消費者根本無法控制,想安全,必須自救。可是,細菌病毒泡不死,化學毒素洗不掉,洗潔精又有二次污染。”
自來水浸泡清洗:可清洗90%以上水溶性物質,溶解25%脂溶性農藥,但對細菌、病毒、寄生蟲、抗生素等作用甚微。
化學洗潔精:可溶解部分有害菌、有機污染物、農藥。但不能殺死病菌、寄生蟲等,不能分解農藥、激素、抗生素,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加重肝臟解毒負擔。
超聲波清潔:殺滅病菌,表面清潔,但不能分解化學毒素、氧化重金屬離子。
臭氧技術:臭氧本身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能滅菌消毒脫色漂白、去污去味。但臭氧本身基本不溶于水,其用于食品凈化解毒功效有一定的局限性。
食品凈化北京已經行動
解決食品污染問題,已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用15—20年的時間,還國民以清新的空氣、安全的水、放心的果蔬”。
“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中食集團總經理蔡永峰說,從國務院到各部委已經全面行動起來,對食品污染圍追堵截。但僅僅依靠政府監管和職能部門檢測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食品的污染問題,為了讓消費者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物,在食物生產和加工階段對其進行有效凈化處理是必要手段。
5月28日,由中國食品工業集團公司倡議并發起的“食品凈化,放心用餐”科技行動在北京啟動。“科技行動就是通過科學、環保的食品凈化技術,安全、高效地降解生鮮食物中的農藥、激素、抗生素,滅殺其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并能保留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為民眾把好食品入口前的最后一關。”蔡永峰總經理強調。
中食(北京)凈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燕介紹,此次行動將以宣傳食品凈化科技知識、推廣建設食品凈化體系、制定食品凈化技術標準,促進我國食品安全保障從“被動應付型向主動保障型”的戰略轉變為目標。“同時,還將選擇有代表性的中小學、大學、幼兒園食堂和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食堂作為試點,建設‘食品安全凈化應用體系’示范工程,在生鮮食物加工前,對其進行有效地凈化處理,滅殺其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來保障食品安全。
”譚燕總經理興致勃勃地說。
凈化技術帶來“廚房革命”
作為國有大型企業,中食集團以弘揚中華民族食品產業為己任,近年來加大了對食品安全檢測、凈化設備的研發力度,密切關注國內外食品凈化技術的發展,率先實現了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據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的發明專利所有人、中食(北京)凈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燕介紹,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是歷時三年完成的現代尖端高科技成果,以水為媒介,通過高能材料的運用,產生粒子簇射轟擊水分子,生成具有極高的氧化還原電位的水觸媒功能團,不僅能快速殺滅細菌病毒,還可以打開農藥、激素等化合物的共價鍵,將其徹底降解為CO2、水、無機鹽。經檢驗,對細菌病毒等有害生物殺滅率大于99.9%,對農藥殘留98%降解,對瘦肉精、催熟劑等激素、抗生素95%滅活。
“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是目前解決生鮮食品入口前解毒凈化最高效、安全的方法。”孫樹俠教授介紹說,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實現了無任何化學添加、不逸散、無殘留,僅依靠自來水作為解毒凈化媒介,高效地殺滅食物中的農藥、激素、抗生素等化學添加劑及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微生物污染,而且對人與環境安全無害。“相信水觸媒食品凈化技術的推廣和使用,必將帶來中國廚房的再一次革命,凈水機、微波爐、食品凈化機一個不能少。”
更多食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食品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