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未來發展將面臨的挑戰:華翔化工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壁琳認為,原油價格飆升,是原材料成本漲價的因素之一,另外,最近一些上游企業關閉導致供需平衡被打破也是
華翔化工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壁琳認為,原油價格飆升,是原材料成本漲價的因素之一,另外,最近一些上游企業關閉導致供需平衡被打破也是因素之一。他說,目前由于受北京奧運會因素的帶動,有關方面對環保越來越重視,規模小的違規企業被要求關閉。特別是北京、山東、河北、河南的眾多小化工企業關閉,造成了市場供需平衡改變,間接影響到化工原材料的價格。華壁琳預測,這種供需不平衡關系可能會在北京奧運會后恢復正常。
他認為,由于化工原材料的漲價是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對行業的長期影響不是很大,而鞋底主材料橡膠的漲價對鞋成本的影響卻比較大。
對于供需平衡的因素,盛達鞋業有限公司邱陽有另一番解釋。他舉例說,近期國內石油漲價后,對國際油價形成沖擊,就是因為市場預期漲價將導致需求的減少,當供大需少時,市場價格自然會下降,而目前鞋材企業成本壓力也有市場供需因素在起作用。他說:“國內的鞋廠越來越多,而越南、孟加拉等國家也新建立了很多鞋廠,在國際市場需求量不大的情況下,客戶壓低價格,你這個價格不做別人也會做,就導致了企業只能是‘出血’,沒錢賺。”
國際油價的不斷攀升,帶來橡膠行業材料成本的上揚,于是制鞋行業各種原輔材料價格出現大比例的上漲幅度,態勢不容樂觀。這個漲幅已高于代工外銷企業平均10%的毛利率。一場成本壓力的大考驗來臨了。
除供需不平衡和原油價格這兩方面因素外,部分企業認為,還有第三個因素在拉動制鞋成本飆升,即企業間對勞工的互相“挖墻腳”行為及勞工流動過多。福時來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詩水認為,如何避免企業間的惡性挖人事件是一大問題。
“現在工人有‘走一圈變一萬’的不正常跳槽現象,企業員工間不正常的頻繁流動,無形中增加了很大的成本。只要大家能避免企業間勞工‘不健康’跳槽的問題,一年下來可省幾個億。其實我們的優勢就是勞工的優勢,但勞工機制調整了,成本無形中也增加了。”他說。
吳天賜表示,眼前只有盡量從管理上節流,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寄希望于對成品鞋廠適當提價以獲得補償。
解壓求索
行業發展規律是既定的,原材料漲價和發展環境變遷給產業內每家企業都帶來壓力,因此企業競爭的關鍵在于如何去發現價值。
外銷市場難以化解壓力
面對產業鏈中間環節提價的呼聲,成品鞋廠家介紹了漲價壓力難以消化、轉嫁的為難處境。
晉江世通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友義認為,這個產業的發展,與國際大環境和國內宏觀調控等方面有關。他說,鞋材如果提價,成鞋廠家卻找不到轉移壓力的出口,那對外銷企業來說,也將造成經營困難。
國輝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國斯認為,其實可用的人才很多,使用的方式也很多,企業可以多渠道、多種方式地培養人才。“比如在設計人才方面,我們就聯合國內幾所高校,招了很多新的設計人才,他們上手也很快。”丁國斯認為,惡意挖人會形成工價的虛高,企業可多嘗試新方法,不必花30萬元、50萬元去挖人。
另外,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讓產業鏈中間環節的鞋材企業壓力較大。有鞋材企業感嘆虧損,目前采取的辦法只能是把產量降低,少接單就少做,等待環境改善后的機會。
主要生產鞋底的泉州鑫泰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天賜算了一筆賬,舉了橡膠鞋底主原材料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的例子說,一雙鞋要漲十幾元成本。而除了成本看漲外,部分企業關門,導致企業欠款要不回來,是鞋材廠發展的又一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