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北斗》白皮書,北斗發言人冉承其稱“在你沒有手機信號的時候,你依然可以發送短信,依然可以報告你的位置,依然可以提供你的位置軌跡,你的手機還有這個能力,你可能永遠都不用,但是因為有北斗,你就有安全感”。今年9月份,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Mate 50系列。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5上,華為還宣布HUAWEI Mate Xs 2也將支持北斗衛星消息功能,成為全球首款支持衛星消息的折疊屏手機。
華為Mate 50的衛星通信功能,被余承東稱作“向上捅破天”的技術,可通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身處荒漠無人區、出海遇險、地震救援等無地面網絡信號覆蓋的,極端環境下的人群,提供更有安全保障的服務。盡管衛星通信的概念并不新鮮,甚至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被廣泛用于軍事、農業等領域,但出現在核心手機品牌上卻是首次。畢竟想要在手機上完成這一功能,不僅要在硬件上進行技術突破,在軟件上也有較高的準入門檻。
所以,為了能夠將衛星終端“裝”進手機中,華為在背后默默做了哪些事情?又是憑借哪些黑科技來攻破關鍵技術難點的?
手機衛星通信,實際是將衛星作為一個中繼的設備,讓手機直接“拋棄”傳統地面基站,直接與天上的通信衛星進行連接,衛星負責接收和轉發信號,并對信號進行放大。
但是衛星距離地面越遠,面臨的路徑損耗也就越高。而我國的北斗三號系統GEO衛星的運行軌道高度約有3.6萬公里,所面臨的路徑損耗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衛星電話對于硬件的要求也相當苛刻,一般情況下為了做到大功率、方向性和抗干擾性,常見的衛星電話設備體積都比較大,并且考慮到信號的準確性,大都配備了一根長長的天線,而且只能在戶外使用??墒羌幢闳绱耍ㄐ诺男室琅f不高,且價格也比較昂貴。
所以要將北斗衛星消息“裝”進口袋,華為需要另辟蹊徑,最主要的便是解決手機終端與衛星通信之間信息傳輸損耗大的問題。帶著這些客觀存在的技術壁壘,華為與合作伙伴建立了新的手機終端與衛星之間的通信協議以及高性能的硬件設計,提高衛星通信的性能和效率,以此來減少信號的損耗。同時,為了降低衛星信號傳輸過程中的噪音與干擾,華為利用了高增益算法提升信號解碼率,讓信號進行聚焦和減少發散,從而能夠直達衛星。

華為還通過專有的巡星引導和專用UX設計,帶來了可視化的使用方式,讓手機終端可以自動尋找衛星位置,幫助用戶建立更穩定的連接,進而更好地提升信息收發性能。
不過,即使解決了技術層面的問題,北斗衛星通信功能是否能有效應用在手機上?還需進一步的驗證。
為了保障北斗衛星消息功能在通信覆蓋少、環境復雜地區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華為專家測試團隊設計出了一整套完整且系統的測試方案,通過尋星引導,向模擬衛星發出信號,再利用手機設備接收信號,以此建立“測試地面北斗衛星信號發射設備-北斗衛星信號接收設備-地面通信系統信息處理”的閉環通信流程,建立起了全球首個北斗三號端到端星地融合通信驗證系統。
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強手機衛星通信功能在戶外使用的準確性。華為項目團隊還進行了長達18個月的測試驗證,范圍橫跨了31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測試場景覆蓋了戈壁沙漠、高山叢林、江海湖泊等各式地貌環境。無論是面對寒霜刺骨的西藏尼瑪縣,還是烈日當頭的3000多米的澇峪八里坪秦嶺,每一個參與手機衛星通訊項目的工作人員皆奮戰在一線,只為實現將北斗系統順利落地到大眾消費級智能終端。
正是無數華為研發人員夜以繼日,不辭辛勞地研發與技術驗證,才使得華為成功地把衛星終端“裝”進手機,不僅在業界率先實現手機的衛星通信功能,而且有底氣與蘋果形成正面交鋒之勢。
結論
目前,使用HUAWEI Mate 50系列、以及HUAWEI Mate Xs 2手機,用戶都可以在不換卡、不換號、不增加外設的前提下,使用北斗衛星消息通信功能,從而實現在無地面網絡信號覆蓋的極端環境下,依然能確保與外界的暢通連接。
不難發現,自HUAWEI Mate 50系列成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之后,華為打破了長期以來,國內沒有一家手機廠商敢于在衛星通訊上做出嘗試的局面,展現出了華為對于前沿技術的敏感洞察,和總 是走在行業前端,并愿意付諸巨大代價來完成科技領域上的探索。就以這項“捅破天”的技術來說,對于用戶或許只能在少數極端情況下才能使用,但是若某天真的不幸被應驗,這將是絕處逢生的機會,更是終身難忘的經歷,真正的“一生用一次,一次續一生”。正是因為你的手機有了它,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有滿滿的安全感。
而對于面臨創新瓶頸的手機市場,“衛星通信”不僅會給后來者再次找到新機會,更將掀起“衛星通信”在移動終端的新浪潮。
目前衛星通信技術在智能手機這塊還仍處于一個實驗和摸索階段,不過隨著華為率先將衛星通信應用在消費型終端。由此催化下,我國的衛星通訊有望加速向消費端滲透,更有望提前開啟大眾衛星通信新時代的到來。